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各省市启动东盟战略 » 正文

广东启动东盟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7  浏览次数:1118
核心提示:广东省启动东盟市场战略 出访四国带回109亿订单《南方日报》广东启动东盟市场战略,拓展新兴市场蓝海 今 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经
 广东省启动东盟市场战略 出访四国带回109亿订单
 
《南方日报》
  
广东启动东盟市场战略,拓展新兴市场蓝海
 
    今 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影响,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外贸增长明显放缓,对美贸易增速大幅回落。随着拥有158年历史、 639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崩溃,无疑再次扩大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引发 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这使进入对美贸易寒冬的广东又雪上加霜。
 
    从 9月3日至17日, 省委书记汪洋 率广东经贸代表团共700家企业访问了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四国,签署了近109亿美元的合同金额, 其中,进出口贸易45.65亿美元,境外投资9.92亿美元,承包工程25.14亿美元,招商引资28.08亿美元。无疑给受困于美国市场的广东外贸打了 一剂鼓舞人心的强心针。
 
调整广东外贸结构
 
    事实上,疲软的美国市场严重制约广东外贸增长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广东与东盟贸易额增速却十分强劲,今年1—7月,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值达358.1亿美元,增长19.9%,比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速高近6个百分点。东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广东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广东贸易结构为什么会开始出现这样拐点?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的早期收获开始显现,关税的降低,刺激了双方贸易合作的积极性。
二.东盟各国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有很强的互补性。
三.在东盟各国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广东与东盟各国可谓人文相近、地缘相通、商脉相连。
四.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于2010年建成零关税,建成之后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和全球第三大市场。
五.广东通过“双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的资源、能源、下游产品集群将和来自新加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起向广东转移。
 
实施东盟“走出去”战略
 
    “胜利往往在于再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汪 洋说, 省委省政府也会大力支持受困的企业!过去各级党委政府更多的考虑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怎么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现在鼓励企业“走出去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党委政府就要认真研究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去”。这样,广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才能不断加快,广东的国际竞争力才能 不断增强。
 
    集体“走出去”: 深圳市拿到了第一个标,在越南北部地区建设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开发区。越南—中国(深圳)经济贸易合作区计划占地800公顷,首期开发 200公顷,总投资40亿至50亿美元,计划第一批引入170家企业。合作区计划用6年建成,建成后,整个工业产值将超过250亿元人民币,可以解决当地 3万至5万人的就业。
 
    企业“走出去”:深圳华为2007年的海外合同销售额达到了160亿美元,其中在亚太地区的达到23.7亿美元,目前已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设立地区总部,片区共有员工7400多人。
 
    广东丝纺集团董事长蔡高声介绍,广东丝纺目前在印尼、越南、马来西亚都设立了境外加工企业,今年在东盟地区的贸易总额可望达到8亿美元。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介绍,截至今年,美的集团已在越南三个工业园区投资设厂,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5亿美元,产值将达7亿美元,在越南建成美的集团在东盟地区的制造中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前不久有一个论断,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转变,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寻找市场新的增长点。
 
    从这个意义上,广东代表团东盟四国行虽已结束,但加速广东与东盟合作的按钮正在被重重地按下……
 
 
 
开足马力下南洋 省政府举行粤企走进东盟动员大会
 
《南方网》
 
  南方网讯 2010 年1 月1 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为落实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推进广东与东盟战略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帮助广东企业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这一历史性的战略机遇,1 月4 日,在2010年第一个工作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企业走进东盟动员大会,推动我省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省直及中央驻粤有关单位负责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及佛山市顺德区外经贸主管部门、600 多家广东企业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万庆良副省长出席大会并作动员讲话。
 
  会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秘书长许宁宁详细宣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及应对措施,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通报了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出访东盟各国情况和后续工作任务及广东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举措,省农垦集团公司等数家企业介绍了新形势下走进东盟的经验。
 
  万庆良指出,广东深化与东盟的合作,既有挖掘东盟消费潜力、延伸我省产业链条、充分利用东盟资源能源、推动广东企业" 走出去" 和扩大东盟产品进口等五大好处,也有经贸合作密切、交通往来便利、资金技术雄厚、人缘商缘相通等四大基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为广东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广东企业一定要开足马力、大胆出击,到东盟自贸区这个大海里搏浪击水、浪遏飞舟、扬帆万里。
 
  万庆良表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谋划、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当好企业走进东盟的助跑器、勤务员。一是突出建立健全加强与东盟合作的政策机制。研究起草《关于深化我省与东盟战略合作的指导意见》,加快制定与东盟合作的指导意见。完善与东盟地区华侨华人的交流合作机制,筹办好第三届粤东侨博会。二是突出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平台。加快筹备建立广东-东盟双边企业家理事会。推动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设广东产品展销中心或广东产品商贸城。三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招人引智。重点抓好中新" 知识城" 项目建设。四是突出抓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宣讲。五是突出优化金融、法律、信息等便利服务。六是突出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特别要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坚决避免假冒伪劣,树立和维护广东产品的良好形象。
 
 
 
广东3000万元助企业东盟设厂
 
《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杜娟 通讯员粤贸宗)昨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企业走进东盟动员大会,积极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商机。据悉,广东将在东盟建设广东产品展销中心或广东产品商贸城,并设立3000万元“走出去”扶持资金,帮助企业在东盟设厂。副省长万庆良出席大会并作动员讲话。
 
广东制造”抢滩东盟
    
          
    在 2009年8月举行的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完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也意味着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
 
    对于广东企业来说,在“广东制造”纷纷抢滩东盟之时,这一重大利好消息传递出的是更大的商机。
 
前所未有的机遇
 
    “现在进入东盟,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广东企业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会长巫开立说。
 
    东盟10国组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拥有5亿多人口,约4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而且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处于不断提升状态,潜力巨大。
 
    “当前对于东盟市场的潜力问题,很多人都形成了共识,但是东盟还是一个高度自由化和辐射力很强的市场,这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长期从事经贸工作的巫开立几乎走遍了东盟各国,对东盟市场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据了解,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并打算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这对于希望进入东盟发展的广东企业来说无疑是扫除了很多障碍。
 
    另外,目前东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机制。如1994年7月成立东盟地区论坛,1999年9月成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另外与很多国家都形成对话伙伴关系。因此,东盟对于国际市场的辐射力十分强,市场渠道通畅。
 
    “‘广东制造’要走出去,就应该先占领东盟市场。东盟既是一个目的地,更是一块跳板。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入了东盟就是进入了全世界市场。”巫开立认为。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广东制造”抢占东盟的时机更加凸显。
 
    “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更重大的影响,对于广东企业来说,目前就是最好的时机。金融危机带来的低成本扩张的机会,让‘广东制造’在东盟非常有竞争力,‘广东制造’如果这时候不抓住机遇,则后悔莫及。”巫开立说。
 
    从合作比较优势来看,东盟各国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有很强的互补性。
 
 
 
 
政府主导东盟战略
  
    “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一句话令很多广东企业怦然心动。
 
    今年8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的签署,使中国企业转战东盟有了更多的政策保障。
 
    “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需要政府作主导,企业的单打独斗难成大气候。”巫开立认为。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激增。而对于外贸大省广东来说,在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中更是在全国各省市中独占鳌头。
 
    广东与东盟“近水楼台”,双边合作空间巨大,尤其是“双转移”的实施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让广东深刻意识到“广东制造”迫切需要拓展东盟市场。
 
    2008年9月3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将首次出访定在了东盟四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去年9月5日,汪洋在雅加达与东盟秘书长素林共同出席了《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东盟秘书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会上确定双方将重点寻求并促进包括农业、信息通信技术、能源与环境、贸易和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等11个领域的合作,签署了18.59亿美元的合作项目。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东盟秘书处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以广东、广西、云南三省区和东盟10国为舞台的南中国产业梯度转移的大幕拉开。同时也标志着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外部需求转入衰退的背景下,“广东制造”军团转战东盟寻求突围的重大战略转变。
 
    今年8月20日,在广东省外经贸厅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新闻发布会上,梁耀文表示,广东将继续加快实施 “走出去”战略,推动与东盟各国的投资合作,牵头加快推进与东盟四国建立经贸对话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进一步促进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项目建设。
 
    在政府的积极主导下,广东与东盟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仅能为“广东制造”找到宽广的市场空间和廉价原材料,更为珠三角地区找到了产业转移的新腹地。
 
“广东制造”争入东盟
 
    西方不亮东方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袭,使欧美市场萎缩。精明的粤商抓住政府部门加强与东盟合作的契机,凭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加速了进入东盟的进程。
 
    据了解,自3月起,今年广东对东盟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同比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中3月和4月连续两个月突破20亿美元,7月份更是达到23.7亿美元,再次刷新年内对东盟单月出口的纪录,已率先实现回暖。
 
    对于广东众多的外贸企业来说,东盟市场都成为他们力拓的市场,广新外贸集团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2008年9月2日至17日,广新外贸集团代表团在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四国举行的大型系列经贸合作洽谈活动中,签约项目10个,累计签约金额近10.2亿美元,并与当地企业进行了对口经贸洽谈。
 
    随着贸易的往来,直接投资东盟也逐渐成为“广东制造”抢占东盟市场的深度形式。据了解,自2000年TCL在越南设立第一个境外加工厂后,美的、格力等知名家电企业近年也陆续在东盟设立了境外生产基地,珠海中富等轻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加快了投资步伐。
 
    2006年3月,美的集团在越南动工建设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目前美的已经是越南最大的中国投资企业。同时,美的还在泰国建有风扇厂,目前在东盟已经设立了7个商务处。
 
    江育林是美的东盟地区总经理兼美的生活电器(越南)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后,他看到的远不止是东盟市场,“我认为,《投资协议》的签署将客观上促进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在东盟设厂投资。因为这不仅蕴含着东盟市场本身,还有它背后的印度市场。”
 
 据了解,拥有接近10亿人口的印度此前已和东盟多个国家实现零关税。
 
    “直接投资,才能深度利用东盟市场,以此为跳板,占领世界市场。”巫开立认为。
 
    虽然,当前众多的广东企业纷纷抢占东盟市场,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以贸易为主,直接投资的形式还不多。
 
“广东企业的竞争力,总体上来说还不够强。现在‘走出去’的企业,真正赢利的不多,大部分都处在生存或站稳脚跟状态。”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认为。
 
    对于当前中国政府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丁力教授认为,这样的合作也是一把双刃剑。与东盟建立这样的联系,对广东来说是一个机会,但对东盟也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做不好,反倒是有可能自己的机会被东盟抢走了。”
 
    “这个时候,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鉴于单个企业力量的单薄,应该运用产业链原理,引导众多企业形成产业链式的抱团出去投资。同时,要给予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巫开立建议。
 
 
广东开拓东盟市场尝到甜头
        
    本报讯 记者姚志德、通讯员叶瑜报道:记者昨天从广州海关获悉,尽管金融海啸使广东去年进出口遭遇严冬,但广东与东盟经贸往来却相对热络。去年东盟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广东省继香港、美国和欧盟之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并继续保持第四大出口市场的地位。
 
  出口增幅遥遥领先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626.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9.2%。其中出口 246.6亿美元,增长20.3%,比广东省全年出口增幅高10.9个百分点;进口379.5亿美元,增长7%,比全省进口增幅高1.6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33亿美元,下降11.1%。
 
  尽管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国经济放缓,但广东省历来非常重视与东盟贸易,广东企业积极开拓东盟市场,去年对东盟出口稳步增长两成,在广东前5个出口市场中增幅最大,遥遥领先于对香港3%、美国4.5%的出口增速,也高于对欧盟出口18%的增速。
 
  海关分析人士指出,依托中国———东盟合作这一重要平台,按照“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的原则,广东已经积极与东盟各国建立起各种合作交流渠道,积极推进与东盟在商品贸易、资源开发、工程承包、投资办厂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在共同抵御金融风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
 
  特色广货深受欢迎
 
  “东盟是我们重点拓展的新兴市场之一。”去年,无论是玩具、纺织品抑或机电、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商,这句话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西方市场需求下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订单严重下滑,出口企业纷纷将重点转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地理相近、人缘相亲的东盟更成为重中之重,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互降关税进程不断加速,促使双方进出口往来更趋活跃。海关指出,去年广东充分发挥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特色产品的优势,在这些重点领域对东盟出口取得不俗成绩。
 
  据统计,2008年广东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增长26.4%,比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14.4个百分点,其中,电话、手机和录放像机出口额分别大幅增长1.2倍、1.7倍和57.2%。此外,在广东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中,除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大幅下降48.9%外,纺织品、鞋类、家具和箱包出口额分别大幅增长51.6%、77.7%、67.3%和2倍,玩具和灯具出口额也增长57.9%和39%。
 
  此外,广东与东盟民间商贸往来也在升温。海关分析人士指出,在政府的大力推进和企业的积极开拓下,东盟已经成为广东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重要的出口市场,东盟市场分别占广东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口比重的11.2%和19.2%,所占份额分别比2007年提高1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
 
    
梁耀文:广东要争当中国—东盟自贸区排头兵
 
《南方日报》
          
      梁耀文表示,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条件,找准切入点,尽快制定开发东盟市场的经营战略和策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把握主动、优先获益。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的日子越来越近,广东工商各界越来越关注自贸区开放市场所带来的商机和发展前景。
 
  我省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又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交往历史悠久。近年来,广东推进与东盟经贸合作采取了多项措施,这些措施如今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目前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出现了哪些新特点与新趋势?未来广东应如何把握自贸区全面建成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好自贸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在深化合作、加快对接中获得新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梁耀文昨日接受了本报专访。
 
  对外开放又现新格局
 
  广东从谋划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高度,主动融入和对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广东的重头戏。
 
  记者:再过9天,中国与东盟之间将基本实现自由贸易,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措施?
 
  梁耀文: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意味着一个覆盖1400万平方公里面积、19亿消费人口、6万亿美元经济总量、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根据有关协议,我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将有93%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对东盟平均关税将降到0.1%;同样,东盟国家将对中国90%以上的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我国与东盟之间将基本实现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程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双方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记者:这样一种区域间几乎完全开放的市场格局,对广东意味着什么?
 
  梁耀文:东盟既是广东的近邻又是广东十分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既有资源互补的优势,也有经济技术互补的优势,更有人缘地缘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具有十分良好的条件。加强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有利于广东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广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广东与东盟开展能源资源合作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为广东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对此,副省长万庆良前不久在我厅举办的“中国(广东)—东盟经贸合作专题论坛”上强调,要从谋划广东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高度谋划广东与东盟的战略合作,主动地融入和对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把加强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作为广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头戏,全力推动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亲自倡导广东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积极推动经贸合作和对话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建设。
 
  记者: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出访东盟,尤其是去年9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东盟掀起了“广东旋风”,人们说“汪洋下南洋,到处喜洋洋”。在高层亲自倡导推动与东盟经贸合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合作机制?
 
  梁耀文: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扩大和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近几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的外经贸工作会议,都将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作为广东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的重要举措。
 
  汪洋作出“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快建设的先机,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促进广东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示。省长黄华华也强调指出: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措施,全面拓展与东盟地区的经贸联系。这为开创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新局面明确了方向。 2005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先后10次率大型广东省代表团及经贸代表团在东盟国家举办大规模经贸活动、平均一年出访2个东盟国家,频率之高全国罕见,共签订的贸易及投资合作项目总金额达253.38亿美元。今年11月和10月,汪洋、黄华华又分别率团出访了泰国和越南,取得了空前成功。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积极倡导、亲力亲为推动经贸合作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与对话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建设。2008年,我省和东盟秘书处签署了覆盖东盟10个国家的合作备忘录,是国内首个与东盟正式签署合作意向的省份。
 
  我省与新加坡建立了双边合作理事会,与越南工贸部建立了对话协调机制,与印尼、马来西亚建立了省部合作对接的工作交流机制。此外,广东—东盟经贸合作电子网络交流平台也正在建设之中。
 
  记者:那么,在这样的经贸合作与对话交流平台与机制下,作为广东外经贸主管部门,近年来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梁耀文:我厅推出的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四类:
 
  一是搭建投资贸易促进平台,加强了解和互信,促进重点项目落实。自2004年以来,我厅组织企业参加了20多场东盟国家展览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目前我省与东盟经贸合作电子网络交流平台正在积极建设中。
 
  二是着力推动广东企业赴东盟投资。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我省将东盟作为推动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市场,从财政、金融、信保等方面加大扶持,推动我省有意愿、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扩大对东盟的投资。我省还积极申报和推进中国—越南(深圳—海防)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东盟投资。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早、产业转型升级富有经验,我们加大力度与这些国家开展产业合作。目前正在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知识城”等重点合作项目,对优化我省产业结构、促进知识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全省有关地市开展一系列投资推广和考察活动,鼓励在粤的东盟企业增资扩产,延长产业链。
 
  四是深度参与次区域合作项目。以湛江为重点,推动广东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设。目前,我厅已制定了《省外经贸厅积极推动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工作方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建设、投资环境建设和政策法律环境建设,加快吸收东盟优质企业来粤投资。
 
  东盟已成我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今年以来,东盟已成为继香港、美国和欧盟之后广东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同时跃居为我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记者:今年以来,尽管我省对欧美出口仍然下跌,但对东盟的出口在1-11月仍保持了6.2%的正增长。目前广东与东盟间的双边贸易情况怎样?
 
  梁耀文:近年来广东与东盟贸易往来不断取得新突破。自2005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启动降税进程以来,广东与东盟进出口年均增长19.4%。200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600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1/4强,居国内各省区市首位,并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继香港和美国、欧盟之后我省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 1-11月,广东对东盟出口实现了6.2%的正增长,进口降幅也大大收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盟已跃居为我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记者:除此之外,近年来广东与东盟在经贸领域的合作还取得了哪些成效?
 
  梁耀文:我们在相互投资合作方面也实现了新成效。截至2009年11月份,东盟在广东累计设立直接投资项目4126个,合同金额133.1亿美元,实际投资80.8亿美元,东盟已经成为广东第六大外资来源地。其中新加坡对我省投资占东盟投资总额的七成以上,今年1—11月份,新加坡在我省设立投资项目 50个,合同外资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9%。截至2009年11月,广东累计在东盟设立企业168家,协议投资10.3亿美元。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营业额从1998年的3582万美元迅速增长至2008年的8.6亿美元,年均增长57%。
 
  双方合作产业关联度紧密、资源与能源合作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在合作中主体地位提高,广东与东盟合作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
 
  记者:我们在采访一些“下南洋”的广东企业时发现,他们与东盟有关国家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上下游的合作模式。这是不是近年来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呈现的新趋势?
 
  梁耀文:是的,广东与东盟同为国际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地区,产业联系十分密切,双方合作产业关联度紧密,正是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主要表现为:第一,广东与东盟相互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中间制成品和原材料贸易所占比重较大,如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纺织纱线和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关键零部件及工业原料,皆为广东与东盟的最主要进出口商品,尤其是集成电路进口占我省从东盟进口总值的1/3左右。第二,在我省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内,与东盟有关国家上下游合作模式逐渐形成,如纺织服装行业中,我省主要从事高档面料生产、营销等环节,越南等国主要从事加工生产环节。
 
  另外,资源能源合作深入推进,也是近年来我省与东盟合作呈现出的新趋势。如粤电集团、广东农垦等企业赴东盟开展能源、资源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此外,我省家电、电子和通讯企业,如美的、TCL等踊跃在东盟投资设厂、建立营销网络,自主品牌产品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为“广东制造”赢得了美誉。
 
  这里我特别要提到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广东民营企业在双方经贸合作中主体地位的提高。 2002-2008年7年间,我省民营企业对东盟的进出口从 2001年的1.5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138.9亿美元,增长了92倍,平均增速为91.0%,大大快于同期外商投资企业43.3%和国有企业 27.7%的增速。
 
  企业应把握自贸区先机
 
  广东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条件,找准切入点,尽快制定开发东盟市场的经营战略和策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把握主动、优先获益;同时要应对东盟国家产品无关税进入广东市场的准备。
 
  记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宣告成立,作为经贸合作的主体,广东外贸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进入东盟市场?
 
  梁耀文:中国—东盟自贸区比WTO框架下开放的领域更广、程度更深、步伐更快,企业加入自贸区不需要任何条件,届时中国与东盟90%的产品贸易关税将被取消。这对于广大外贸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
 
  目前,东盟各国许多的政策和做法还没有统一,对外来投资的政策也不尽相同。对此,企业首先必须要对此有较全面的了解,才可能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更好地利用自贸区带来的优惠政策。此外,企业还应了解东盟国家与其他国家签署的自贸区协议和其他优惠贸易安排及其规则,争取多个优惠政策的叠加,把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延伸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为发展提供更大的回旋空间。
 
  面对拥有近6亿庞大数量消费者的东盟市场,广东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贸区的优惠条件,树立大市场、大资源的自贸区意识,自觉地把企业的发展放到自贸区的大视野中予以统筹和谋划,找准切入点,尽快制定开发东盟市场的经营战略和策略。这有利于企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把握主动、优先获益,同时也要做好应对东盟国家的无关税产品进入广东市场的准备,处理好新形势下双方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积极应对市场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广东应该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排头兵”,这应成为我省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并形成合力。
 
  记者:那么,在借力自贸区构建广东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全省外经贸的战略布局和转型方面,政府将会采取哪些重点举措进一步推动与东盟的合作?
 
  梁耀文:在最近举行的“广东—东盟经贸合作专题论坛”上,万庆良指出:“在与东盟开始经贸合作方面,广东跟兄弟省市相比,有着人缘地缘的独特优势,因此,广东应该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排头兵。”这应成为我省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并形成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与东盟的合作:一是扩大进出口贸易。深化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内贸易合作,扩大关键技术、重要零部件和原材料等产品贸易规模。二是推动企业赴东盟投资。制订落实培育我省跨国公司、跨国人才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中国—越南(深圳—海防)合作区建设,扩大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支持我省优势企业承接工程承包业务。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积极落实现有合作项目的同时,加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及有关资源项目等方面的投资合作,与新加坡联合推进“知识城”项目。四是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以对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为重点,逐步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五是拓展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等新的合作领域。
 
  广东与东盟深化合作2个重大项目
 
  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
 
  位于越南海防市安阳县内,占地面积800公顷,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重点扶持建设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其功能设置分为工业产业园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园区。工业园区计划入驻企业为电子、服装为主的轻工产业。电子产业将以区内企业为引导,带动当地上下游企业,合理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服装纺织行业则以深圳知名服装企业为龙头,全面规划,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综合园区主要提供融资、研发、质检、信息交流、产品展示、法律咨询、报关、物流、员工餐饮、物管等完善的配套服务,并在合作区周边配套建设员工生活服务设施,使入园区企业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全面降低园区企业成本。
 
  按照合作区规划,一期开发面积20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总投资为2亿美元,计划于四年建设完成。一期建成后,计划引进入区企业170家以上,年产总值估计超过250亿人民币,为当地创造3万个劳动就业岗位。
 
  广州“知识城”
 
  “知识城”是广东扩大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性项目,定位为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工程。它注重产业、人才和生态的和谐共存, 将打造成为一座生态城市、人才城市和知识经济城市。选址广州科学城北区,人口规模30-50万人,初步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
 
  “知识城”将充分借鉴新加坡乃至国际先进的城市及产业规划经验与理念,建设“三大中心”和发展“四高”战略,即:知识创新中心、知识产业发展中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产业、提供高端服务和建设高品质生活工作环境。
 
  加快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中国—东盟合作新格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专题组来粤调研
 
  为加强北部湾地区相关省区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成以张志刚副主任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围绕“加快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中国———东盟合作新格局”专题,于18日至22日来我省开展调研。
 
  在粤期间,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交通厅、省外经贸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等职能部门的情况汇报,围绕主题进行了交流。近年来,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泛北部湾合作框架下,粤桂、粤琼合作的共识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合作稳步推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成效不断显现,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调研组还赴湛江开展调研,对湛江东海岛钢铁基地和石化基地前期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省政协副主席汤炳权、温兰子,经济委员会主任张远贻陪同调研组在粤的活动。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与东盟合作要创出新局面,需在北部湾地区通过广东、广西、海南3省区联动,形成以广东湛江远洋门户为龙头的北部湾组合群,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雷州半岛———海口”为中轴,广东、云桂为两翼,共同面向东南亚的新格局。
 
 
关键词: 广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