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吸声材料和结构的常见错误
在进行声学装修时,由于对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了解不够,所以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这些做法有一些是设计的错误,也有一些是施工问题,如果不纠正这些错误和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厅堂最终的声学效果。
(1)误认为表面凹凸不平就有吸声功能
在一些早期的厅堂中经常在墙面采用水泥拉毛的装修方式,认为这种表面凹凸不平的构造对声音有吸收的作用。吸声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多孔吸声和共振吸声,多孔吸声需要材料内部有连通的孔,共振吸声需要有空腔,而类似于水泥拉毛的构造既没有内部连通的孔也没有空腔,所以基本上对声音没有吸收作用。这一点在进行声学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
(2)误认为只要是软包就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在一些装修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构造是在基板(多为大芯板或多层板)外罩一层2~3mm厚的复合软包织物。这种装修方法施工简便,装饰效果好,所以被广泛的使用,但如果认为这种构造由于表面是软包织物所以就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则是错误的。因为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与材料的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材料太薄,则不能起到有效的吸声作用。一般情况如果要达到较为理想的吸声效果,吸声材料的厚度至少要大于10mm,否则不能作为吸声构造使用。当然还可以通过在多孔材料背后设置空腔的方法加强构造的吸声作用。一般情况如果要达到较为理想的吸声效果,吸声材料的厚度至少要大于10mm,否则就不能作为吸声构造使用。当然还可以通过在多孔材料背后设置空腔的方法加强构造的吸声作用,方法是在安装斟板时应距离墙面有一定的空腔,空腔厚度应大于30mm,基板不要太厚,以五夹板或九厘板为佳,在基板上开一定面积的孔洞或缝隙。如果想要加强低频吸声作用,则可以根据本章式(4-4)来确定穿孔率,如果要加强中高频吸声效果,则需要开较大的孔,孔隙率应大于30%,孔径也应大于20mm。这种方法在不改变装修效果的基础上加强了构造的吸声作用。
(3)误以为只要放置了吸声材料就能有吸声效果
在一些装修构造中将多孔吸声材料放置在夹板或石膏板等板材的后面,这种情况吸声材料是起不到吸声作用的。因为多孔性材料吸声的首要条件是声波能进入到材料的内部,而这种构造使声音被挡在吸声材料前面的板材反射回去,无法进入到材料的内部,所以不能起到吸声作用。如果前面的板材比较薄,板后的空腔比较大,可以作为薄板吸声结构。这时,如果在空腔内填充一些多孔吸声材料,可以增加结构吸声频带的宽度,但这时多孔性吸声材料只能起到辅助吸声的作用,不是主作用,其吸声效果也不能与吸声材料暴露在声场中的情况相比。
(4)在施工中破坏多孔材料表面或饰面材料的透声性
如前所述,保证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透声性能。但在一些装修工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不了解声学要求,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施工措施,破坏了材料原有的吸声效果,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A、在多孔性吸声材料表面刷油漆或涂料
最常见的是用于吊顶的矿棉装饰吸声板,在有些工程中由于施工时将矿棉吸声板表面污损,为了美化,将板的表面刷涂一层油漆或涂料,这样做将板面的空洞封死,使声波无法进入到吸声材料的内部,严重地影响了材料的吸声性能。正确的方法是在安装矿棉装饰吸声板时应尽量保持板表面的清洁,在安装好后不再作处理。
B、由于刷胶等工序破坏饰面材料的透声性
多孔性吸声材料在实际使用中是经常需要在材料外面安装透声的饰面材料,比较典型的构造是玻璃棉板表面罩一层玻璃丝布或无纺布,外面再安装金属网或穿孔板。有时在施工时在玻璃丝布上刷胶以便将玻璃丝布、无纺布和金属网或穿孔板粘牢,也有时将构造安装好后再在金属网或穿孔板表面刮腻子刷漆,或喷刷涂料。这些做法都会破坏饰面材料的透声性能,使得声波无法接触到吸声材料,从而破坏了构造的吸声性能。正确的方法是粘接玻璃丝布或无纺布时采用点粘的方法,不要在布上大面积刷胶,而金属网或多孔板应该先刷好油漆或涂料后再安装,以保证饰面材料具有良好的透声性。
(5)误认为穿孔板都有良好的低频吸声性能
穿孔板组合共振吸声构造必须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面板必须有一定的穿孔率,二是板后必须有一定厚度的空腔,二者缺一不可。有些工程中将穿孔板实贴在墙面或其他材料上,板后没有空腔,这种情况是起不到低频共振吸声作用的。还有的工程使用半穿孔板,使声波无法通过空洞进入空腔内,同样也起不到共振吸声的作用。另外,用于以吸收低频为主的穿孔板组合吸声构造的穿孔板的穿孔率不能太大,一般不宜大于8%,穿孔率较大的穿孔板一般作为透声的饰面材料使用,其低频共振吸声的作用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