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商机 » 正文

中国全球外交进入新阶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6  作者:web  浏览次数:32
核心提示:中国全球外交进入新阶段

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迈进的一年。从年初到岁尾,中国领导人对外部世界进行了络绎不绝的访问,在国内国外一再强调奉行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中国成了整个世界外交舞台上最为耀眼的角色,中国外交在捍卫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全方位、多层次与大手笔是今年中国外交的三大特点。中国与美国建立了高层对话的有效机制,在处理台湾问题、朝鲜与伊朗核危机以及其他国际重要问题中进行磋商协调,使中美关系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同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同欧盟成员国的经贸关系与国际合作有所深化,同东盟(即亚细安)国家的全面合作日益加强,中国向南亚、西亚、中东、非洲与南美不断开拓新的外交空间。

中国全球外交是由周边外交、大国外交、区域外交与多边外交四个方面组成的。从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的双重角度来看,中国抓住日本首相更迭和安倍晋三对北京有所试探的时机,进行务实灵活与着眼未来的决策,在对日外交上转被动为主动,使得因小泉参拜神社问题而陷入低谷的中日关系,出现重新启动的局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的访问,使长期冷淡的两国关系升温,揭开了走向未来的新的一页。两者都可以说是今年中国外交具有突破性进展的亮点。

不再局限于韬光养晦

区域外交是通过会议或对话形式的外交平台,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面积的区域性交往。在这方面,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9月的赫尔辛基中国与欧盟国家对话,10月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峰会,特别是11月中国和非洲国家首脑会晤的规模和气势,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注意。因为由一个大国与一个大洲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聚会一堂,在世界外交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即使非洲国家组织自身的盛会,参加的首脑从来也没有这么多。

中国推行和谐外交,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时代是革命造反外交,把世界分成左中右三派,进行一场“反帝反修反对一切反动派”的世界革命,以求实现空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世界大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外交,为了创造和平国际环境而韬光养晦,为了促进中国发展而引进西方资本与技术。现在胡锦涛首倡的和谐外交,与前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一、和谐外交具有进取性,不再限于被动的韬光养晦,而是要有所作为。就是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开拓外交领域,展现中国的独特外交风格。

二、和谐外交的目的,既包含了原有创造和平国际环境的自身目的,又超越了这一目的,也就是要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更大责任,在国际上发挥中国崛起的作用。  

三、和谐外交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消极和平共处,而是提倡在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消除分歧进行合作,以求改善不同理念与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谋求国际重大问题的妥善解决。  

四、和谐外交表明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认同者与维护者,愿意在现有的国际秩序框架下,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寻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希望成为平衡者而不是领导者

五、和谐外交的基础是实力与自信。没有实力,人家就不会跟你搞“和谐”。中国是在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多亿美元,拥有世界第一的上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开展和谐外交的。中国抛出上百亿美元采购欧洲与美国的大批客机,对伊朗和印尼进行上千亿美元的能源长远投资,是其他任何国家力所不及的大动作。这种运用经济财力资源来推动政治外交关系的情况,是以往中国外交所不可想象的。

由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经济的连年持续高速增长,历史的浪朝已经把中国从一个地区大国推上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很多外国舆论甚至认为,现在世界老二非中国莫属了。但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超越了很多发达国家,按人均水平来说,仍然只能算是发展中国家。

2006年的中国外交表明,中国的国际舞台更广阔,视野更为远大,实力更为雄厚,手段也更为灵活。中国愿意承担更多责任,贡献更多力量,但并不追求强权地位和利益,无意登上对别人指手划脚的地位。

中国和谐世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和谐外交的特点,是不仅想到自己,而且也想到别人。尽管有人对中国和谐外交的目的有所疑惑和议论,但实际上中国希望扮演的世界角色,不是领导者而是平衡者:在这个相互敌对充满纷乱的世界上,在和平与战争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贫国与富国之间进行协调与平衡,力求使世界局势从紧张转为平和,从极端化与恶性化的危机重重往良性的和平与稳定方向转化。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更为务实,更为切实可行,也更为高瞻远瞩的明智政策。与这种政策相对照的,则是与古往今来大国强权政策一脉相承、只求通过使用武力来进行征服与控制的惯例。唯其如此,这两种不同的政策与施政风格也会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前者令人敬而不畏,后者则令人畏而不敬。

中国兴旺不等于美国衰落 

中国的和谐外交还处于初始阶段,要使理想变为现实,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还须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同时也要注意,伴随着重大成就而产生的另一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同中国的经济基础、大量人口需求和综合国力相比,仍然远远不够。中国的财力还不足以充当有求必应的财神爷,承担不起普世救援的宏大责任。中国对落后国家的援助,可能得到受援者的欢迎和颂扬,但也增加了要求提供更多援助的压力,甚至引起粥少僧多的不满与国内弱势群体的怨言。因此,如何内外兼顾,量力而行,必须有所考虑和安排。

其次,中国国力增长,外交顺畅,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一方面会使国人增加自豪感,另一方面也会使一部分人对国际力量对比变化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错误估计,以为中国兴旺,美国衰落,中国成为取代美国的世界超级强国已经指日可待。

由于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大量消耗,美国力不从心与进退两难的处境已经十分明显。但是要把这种情况理解为美国力量与地位的急剧衰落是错误的。因为布什政府的困难和失败,是错误决策的结果,并非美国衰落所造成的。美国经济仍然具有活力,美国科技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美国的军事力量与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中国崛起并不等于美国衰落,和谐外交也不意味着挑战美国的强权地位,更不是要取而代之。中国刚刚崛起就洋洋自得,产生“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错误观念,是要吃亏的。在客观评价与分析中国和谐外交时,这是必须有的清醒估计。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