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商机 » 正文

建设和谐亚洲 东亚合作迎来春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1-25  作者:web  浏览次数:36
核心提示:建设和谐亚洲 东亚合作迎来春天?

  在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召开的第12届东盟峰会、第10届东盟“10+3”峰会和第2届东亚峰会等系列会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此次东亚合作的盛会,不仅关系到东盟地区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东盟是东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最显著的成果是13日通过了关于制定东盟宪章的宣言,东盟将改变其互不干涉的传统,有权对违反东盟规章的内部成员采取惩罚措施。会议还决定把原定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计划提前到2015年。东盟作为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组织,其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强化,必将大大缩短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

  与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建设模式不同,东亚合作区的建设以“10+3”机制为平台。东亚合作就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东盟是扇轴,“10+3”像扇骨依次排开呈现出完整的扇面,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东盟在位于东北亚的中日韩3个大国之间形成一个向心的拉力,由南向北发力促进东亚合作格局的形成。

  前一阶段,东亚国家针对谁当合作的领头羊角色,曾有过不同的构想,但从上述建设格局来看,未来东亚大区域合作不会像欧盟那样由一两个大国作为发动机,而是会延续目前状况,继续由东盟发挥主导作用。因为东亚地区有着非常特殊的情况,几个大国间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差别,关系之复杂举世公认。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虽然大家都赞成进一步加强地区经济合作,希望向欧盟和北美学习,但却严重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使迈向“东亚共同体”的脚步沉重而迟缓。如由于政治原因,2005年中日韩三方峰会未能举行,至今仍未解冻。而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合作最终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东亚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导致任何一个东亚大国均无法主导东亚合作,只有各自和东盟展开对话与合作,因此,东盟事实上成为各大国共同接受的主导者。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所称,今后,东盟将长期担当主导东亚合作之车的“驾驶员”,起到为东亚合作设计方向、左右进程、协调关系的重要作用。

  “10+3”至今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它萌发于1990年代的金融危机,1997年底,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在马来西亚首次聚会。随后,东亚合作的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明确,不仅加强经济合作,而且努力将合作向政治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2004年老挝会议进一步确立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经过10年的历练,“10+3”机制已经相对成熟,成为建设东亚共同体的主渠道。目前,影响东亚共同体建设的主要因素有:日本希望取得东亚合作的主导地位;东亚国家发展不平衡,影响一体化进程;东亚区域合作范围尚不确定,有“10+3”和“10+6”两种构想。

  值得注意的是,东亚合作受到区外国家的高度关注,他们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不可轻视,如美国既非“10+3”成员,也未参与东亚峰会,但却不甘心被排斥在东亚合作进程之外,布什总统2006年提出建立“亚太自贸区”构想,意欲以此介入东亚经济合作,打造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新秩序。美国的介入使日本摇摆不定,安倍在竞选首相时,倡导亚太共同体,当选后访华时,又与中国领导人确认 “共同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而澳、新、印3国目睹地区一体化的积极势头,热切希望跻身其中。因此,才有了“10+6”这种构想。不管是2001年中国提出的“13国”构想,还是2006年日本提出的“16国”构想,二者都属于中期构想,需要在有关国家间逐渐达成共识,才能逐步实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喜的是,2006年10月,中日双方为改善和发展关系进行了努力,2007年的中日韩峰会有望破冰,这对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其实,一个成熟的东亚共同体,应该凝聚所有国家的力量,实现本地区的多赢,甚至实现跨地区的共赢。透过在这个温暖的冬天举行的第二届东亚峰会,我们听到了建设和谐亚洲的声音,因此,我们有信心期待,东亚合作的春天将随大自然的春天一同降临!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