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商机 » 正文

印尼可可加工出现缺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3-21  作者:web  浏览次数:42
核心提示:印尼可可加工出现缺口
   【泗水讯】目前外商已打入印尼可可籽生产中心,直接向农民收购可可籽,促使国内可可加工业缺乏原料。

    周三,东爪印尼可可商协会(Askindo)主席伊斯达玛宛·阿尔希金(Isdarmawan Arsikin)在泗水称,因为外商把已发酵或未曾发酵的可可籽定以相同价格,所以农民也就不用为可可籽进行发酵。

    他说,结果,国内可可加工业只得购买劣质、未曾经过发酵的可可籽,因此其加工后的产品无能力与进口货物相竞争。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利用可可籽原料的食品加工业,他们选择利用入口的可可粉,主要是从马来西亚入口。“这可从不断增加的可可粉入口率证实出来,每年的入口率达到20%。”

    工商部资料显示,2000年可可粉入口额为3000吨,2001年提高成为1万3720吨,2002年1万4567吨,2003年1万7567吨,接著于2004年再剧升成为2万1256吨。

    伊斯达玛宛称,这种情形危及印尼的可可企业,臆测外商成立联合企业压制来印尼的可可籽价格,同时不希望农民进行可可籽发酵程序。

    外国可可加工业利用印尼可可籽掺杂加纳(Ghana)已发酵的可可籽作为主要原料,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尤其是印尼可可籽可获每吨200美元的出口税折,越发令印尼可可籽受到压制。

    可可加工食品充斥市场

    亦兼东爪印尼出口商协会(GPEI)主席的伊斯达玛宛,对从欧洲、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入口的饼干、巧克力、冰琪淋等可可加工食品充斥超级市场感到担忧,他说,因为出口至数个国家的可可加工产品被课以很高的税费,令竞争局面越加不平衡。

    他举个例:马来西亚的可可液(Cocoa liquor)入口税为22%,中国15%,欧洲12%,巴西14%和印度38%。

    为解决这个问题防止印尼可可籽不被外商控制,印尼可可商协会提出提高出口费用,从每公斤40盾升至100盾的提议,此外,在各地可可生产中心组织Askindo合作社,协助农民作发酵程序,从提供资金、辅导、种籽指导等等,以及与国内可可加工企业在提供已经发酵可可籽的合作。 “我们深信,如果纲领得以良好地施行,则国内可可加工业能再崛起,有能力每年生产31万吨。”

    来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