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一年之后,第五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即将举行。此际,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也已一年,正在加快恢复重建的四川备受关注。此行,四川将带来什么样的项目?震后四川发展战略有哪些调整?四川将如何与泛珠各方一道应对当前的危机挑战?就这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省长蒋巨峰。
震后四川经济出现回升态势
记者:大家都非常关心,震后四川发展得怎么样?
蒋巨峰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对四川来说,还面临着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严重破坏。尽管地震给我省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四川的总体生产能力和物质基础并没有遭受全局性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遭受根本性损失。我们加快恢复重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泛珠各方也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给予我们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今年一季度,四川生产总值增长10.8%,出现回升态势,实现良好开局。其中出口增长29.9%,增速居全国首位。
强化产业合作,优化要素配置
记者 诚如您所言,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在内,整个中国经济都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您认为这种挑战给“9+2”合作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蒋巨峰 我们愿与泛珠各方一道,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
产业合作是泛珠区域合作的核心内容。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泛珠东部地区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加速向内地转移;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增强综合竞争力。泛珠各方应顺应这一趋势,把握危中之机,不断提升东部的产业层次,延伸中西部的产业链,推动泛珠区域内产业的合理布局。四川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科技实力和人才支撑,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特别是国家从财政、金融、土地和减轻企业与个人税负等领域,专门出台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9个方面共63条政策措施,使四川除了有全国共性的扩大内需政策和西部共享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外,还有灾后恢复重建的区域性差别政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7+3”产业为切入点,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完善区域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为泛珠东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参与四川灾后产业重建提供优良环境。
其次是要素配置。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既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又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泛珠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东、中、西梯度结构特征,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十分明显。泛珠各方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泛珠区域合作平台,整合区域优势,推进中西部资源、科技、劳动力优势与东部地区资本、管理、营销等优势有机融合,联手做强做大。当前,泛珠东部地区一些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和中西部地区外出务工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困难,已经成为泛珠区域面临的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问题。从四川来看,超过50%以上的外出劳动力在泛珠沿海地区就业,既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增长了才干,也为泛珠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我们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劳务合作,携手共渡难关。我们将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供需信息的对接,进一步创新劳动力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努力为泛珠东部地区提供高素质劳动力。
稳定外需,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
记者:今年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第五年。无论是“9+2”内部还是外部,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产业流动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开放型的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加入这种流动并成为其中的获益者?
蒋巨峰这种现象赋予了“9+2”各方一个崭新的课题:开辟新兴市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稳定外需是泛珠各方面临的重大任务。计划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泛珠区域具有与东盟深化合作的独特地缘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面对巨大的商机,泛珠各方应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框架下,制订各方融入该区域的战略思路和具体方案,共同建立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机制,联手打造“多赢”局面。四川历来重视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特别是工程承包已成为四川与东盟经济往来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有利时机,认真学习借鉴泛珠各方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的联系沟通,鼓励四川优势企业到东盟投资,开展包括工程承包在内的各项合作;积极引导东盟各国的优势企业来川投资发展;加强出口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深化泛珠各方与东盟的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四川日报记者 胡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