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6月18日讯 6月11日上午,广西南宁荔园山庄,参加泛珠论坛的各方行政首长,拿起铁锹,一锹又一锹地弯腰培土,种下了象征泛珠“9+2”合作的11棵四季桂。这成为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中意味深长的场景。
泛珠-东盟格局凸显
出席高层论坛的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说:“发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是对外拓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辐射范围的重要方向。”
“‘泛珠’打起了东盟牌,这样一个新定位,大大提升了其在全国区域战略中的地位”,长三角“ 十一五”区域规划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之一、华东师大长江流域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长乐教授认为,“在中国的版图中,珠三角,抑或是泛珠三角,虽然轰轰烈烈,毗邻港澳而地位独特,但也难免偏居一隅之尴尬。不过,如果置于中国-东盟-亚洲的版图中,这一区域的重要性顿时凸显起来。”
成立40多年的东盟,是泛珠各方首先面对的国际市场和资源基地。东盟10国有5亿人口,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列世界第二,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991年7月,中国外交部时任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二十四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对话进程,双边关系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双边贸易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25多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与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而2010年,自2002年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建成,双方90%以上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届时将形成一个贸易额超过3000亿元的巨大市场,这对“9+2”各方均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概念于2003年9月由广东提出。泛珠三角区域是指以珠江水系为纽带,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连的省区连为一体的经济合作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泛珠”与东盟的历史性对接是在2006年第三届泛珠论坛。这次泛珠三角与东盟首次直接对话,开创中国区域经济合作跨越国界先例。
徐长乐教授说:“从3年前横空出世,到今天全面对接东盟,3年定位之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恰是一种区域合作的国际化战略眼光,看到的是审时度势、乘势而上的机遇把握能力-这个势,就是‘东盟’战略。”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事实上,泛珠也是一个区域经济体,但现在泛珠的整合程度不高,所以也不能寄希望于整体有太多的作为。所以要随着泛珠内部整合提高,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才能表现为泛珠与东盟的合作。但现在可能首先是广西、广东与东盟的合作。”
广东占经济桥头堡
因为地缘优势,广西被看做是中国对东盟发展经济的一个桥头堡。
东盟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统计表明,2008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39.9亿美元,年均增长37%,增幅高于全国与东盟贸易增幅2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1个百分点。东盟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
事实上,基于区位、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广西在对接东盟方面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而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明确定位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位于同一纬度上、面临着同一个中国南海的广东,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经济遥遥走在了广西的前面。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广西GDP只比广东少100亿元左右,到2007年,这个差距扩大到24787.8亿元。在同东盟的贸易额上,差距同样明显。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三成,仅2008年前三个季度就达到了470亿美元。
因各种原因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广西,如今也因东盟有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正是想凭借于此,广西梦想着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第四极”.不过,坊间却有戏言:“广西领着一帮东南亚穷兄弟,少了广东很难玩得动。”
刚从泰国考察回来的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泰国依然是看中广东。虽然他们每次都去广西参加博览会,但是发现有合作潜力的依然是广东。因此,广西要加强和东盟的联系,要与广东加强合作,要借船出海,两广合作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广西与东盟搞经贸合作,产品需要由广东提供,广西只是一个通道。”
事实上,早在2003年,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表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广东是当之无愧的桥头堡。”不过,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这几年广东在此问题上似乎变得“低调”起来。有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广东与广西对东盟各自的定位上,有一种微妙的关系。
与广西有关部门打过多次交道的曹云华认为,两广合作定位上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两广合作不容易,广西可能担心广东过于强势,尚没有形成双赢的思维方式。不过,两广之间合作潜力还是很大。
“在双桥头堡框架下,广西与广东不必竞争,‘广东做不到的让广西做,广西做不到的广东做'.”
布局东盟湛江再占位
6月9-11日,揭幕不足20天的友谊关工业园(广东)加工区,以其面向东盟市场的明确定位,在第五届泛珠经贸洽谈会上赚足了眼球。
广东省副省长佟星表示,这个位于广西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内的工业园,是在泛珠合作的背景下,采取“政府主导、商会组织、企业实施、市场运作”的全新模式推进的产业园区,这也是广东迄今为止在广西投资最大、面向东盟市场的制造业基地。
这个被称为两广合作的新平台,据园区合作方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介绍,计划要经过5-7年的努力,而被建设成为广西重要的家电和家具出口基地。
2008年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访东盟四国以后,东盟战略在广东逐渐升温。12月28日,中国(深圳)-越南(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奠基典礼在越南海防市安阳县举行。工业园区主要以电子、服装等轻工业为主。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研究员表示,从战略地位上来看,“两廊一圈”(“两廊一圈”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及“环北部湾经济圈”)要热起来,广东要找准优势。广西与越南的合作有很好的基础了,广东应该与广西携手,推动企业共同把“两廊一圈”开发起来。
曹云华表示:春江水暖鸭先知,事实上在政府推动企业“走出去”之前,由于成本上升的压力,广东的很多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转移。他在越南考察时认识了一位前年把工厂从广东搬到越南的家具业老板,其产品拓展到了欧美市场。曹云华说:“要是还留在广东,就活不下去了。”
汪洋去年到东盟四国考察,曹云华主持的东南亚研究所提供了东南亚的研究报告。曹云华强调,除了对越南等地的产业转移,广东与印尼等国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的合作潜力也非常大。东盟矿产资源蕴藏丰富,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与广东互补性强。印尼的石油、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列东南亚第一和第二位。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从一份政府部门的研究报告中看到,广东企业在“走出去”加强与东盟资源合作方面,仍存在“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部分东盟国家投资环境较差、广东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财政金融扶持有欠缺”等问题。
除了推动企业“走出去”外,广东也在打造自己的对接东盟的“桥头堡”.错失进入北部湾良机的湛江港,如今有关部门正在谋划申请加入北部湾经济区,以及加强湛江港的交通和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地位,同时争取设立中国-东盟(湛江)自由贸易加工区。
对于广东在对东盟关系中的角色,郑天祥认为:“广东过去靠港澳资本、台湾资本发展,第二阶段以欧美发展装备产业,东盟对于广东永远只是一个资源补充,即使资源也并不是最大的来源地。目标市场、技术市场是在欧美。尽管如此,广东也在争取利用东盟机会。”
曹云华说:“目前中国-东盟互相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到2007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是再有大幅度增长可能性不大,因此,以后广东发展出口市场依然需要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