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9月25日发表香港大学专门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学者蒂姆·萨默斯的一篇文章,题为《广西升起地区贸易旗帜》,摘编如下: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10月在广西首府南宁市举行。乍一看,这次博览会与亚洲尤其是中国举办的其他众多博览会没有什么两样。大多数参展人员是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
但是,在这个与众不同的组织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变化。上述11个国家的政府在2002年同意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翌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第一阶段协议正式付诸实施,中国与东盟最初的6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取消了彼此之间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
五年后双方又实施了涉及第二阶段的协议,东盟接纳了4个新成员国,即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他一些重大项目,如修建一条从新加坡到中国西南部的铁路等,也增加了它们的一体化意识。人们已经感受到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了。从2000年开始,一项“早期收获”计划已经减少和取消了某些商品的关税。这项自由贸易协议已经产生了较广泛的地区影响,已经促使印度与东盟、日本与东盟签署了类似协议,从而扩大了东亚乃至南亚本来就复杂的地区组织网络。
这一网络并非是官僚机构效率低下导致的结果,也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一种简单的地区架构。它所反映的是该地区国家之间一种复杂、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经济和安全关系模式,而美国等国只是一些外部角色。这种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组织将继续发生变化。
这种地区自由贸易协议得到了自由市场人士的支持。他们援引一些研究结果说,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将对贸易和投资流向产生积极影响,进而还将对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产生影响。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取消贸易壁垒对经济总体增长是有好处的。
中国加大了参与多边组织的力度。许多人对此表示欢迎,并认为这是中国建立睦邻关系的一个迹象。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为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而维护了自身边境地区的安全。
中国国内也将从这一进程中获得一些好处,对广西和毗邻的云南省来说更是如此。这两个省份与东南亚国家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而且把自己视作中国与东南亚市场之间的桥梁。
因此,这种商业接触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在这11个国家之间确立一种契约。这种契约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企业之间的贸易关系,它将起到将该地区各国的利益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用。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也是受人欢迎的。它表明,即使有关在扩大贸易的背景下该地区的经济将得到增长的预测并非那么雄心勃勃,但该地区具有在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潜力。这不仅对中国具有意义,而且对较广泛的东亚地区都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