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日本经济新闻》9月28日刊登题为《中国制造业加速进军 东盟国家热切期待中国资金》的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制造业加速进军东盟
为了获得东盟区域的内需,中国制造业正加紧在该区域扩充制造基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间收入阶层的增多,东盟对廉价中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企业进军东盟,一方面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以补充内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投资协定将在明年1月生效,届时有可能会加剧这一势头。
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中国啤酒业巨头青岛啤酒公司最近开始在该国首都曼谷近郊兴建该公司第一家海外工厂。这是一家投资额为20亿泰铢的合资企业,预计在明年投产。年产10万吨啤酒,其中80%销往东南亚国家和澳大利亚。
饲料业巨头(四川)新希望集团也与泰国企业合资在该国中部兴建鸡肉加工厂,预计投资总额为70亿泰铢。
中国企业在汽车和家电等行业也在进入泰国。(重庆)宗申集团在泰国新建了工厂。(安徽)奇瑞汽车公司与当地企业签署了委托生产的合作协议。家电业巨头(山东)海尔集团2007年从三洋电机公司购买了工厂,目前正在考虑进行扩建。
泰国工业园区开发巨头阿马达公司总经理韦文介绍说:“中国的食品、化学、汽车行业的企业很愿意来这里投资。下半年土地的销售面积可望达到上半年的8倍。”
中国制造业在其他东盟国家也相继进行了投资。水产加工和食品业巨头(四川)通威集团在越南成立了饲料工厂。(北京)福田汽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已经开始组装小型客车。中国有几家企业正着手在菲律宾成立汽车和摩托车基地。
泰国等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使得中间收入阶层增加,他们更青睐的是廉价的中国产品而不是日本和韩国等国的产品。中国制造业在增加从国内出口的同时,正努力通过在当地生产来获得东盟区域的内需。
中国制造业进军东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方面统计,由于北京奥运会前的经济过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3年增加了50%至400%。相比之下,东盟区域内的越南等国的劳动力成本要低于中国,而泰国曼谷近郊的最低工资同期也只上涨了5%至7%。
中国和东盟已经开始实施自由贸易协定。双方签订的投资协定也将在明年1月生效。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投资来加速与东盟市场的一体化。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进军东南亚的势头还有可能进一步高涨。
热切期待中国资金
东盟国家正在积极吸引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尽管东盟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依旧乏力。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曾经在东盟大举投资,但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东盟热切期待着中国资金能够发挥作用。
泰国总理阿披实今年6月在就任后首先访问了中国。他在北京等地对财界人士表示:“现在是投资泰国的大好时机。泰国将与中国联手合作,共渡经济难关。”
新加坡领导人今年以来也相继访问中国,资政李光耀在5月份访问了中国。印度尼西亚8月份邀请了中国河南省的经济代表团,吸引了机械和钢铁行业的企业前来投资。仅制造业就吸引了7900万美元的投资。
据东盟方面统计,2008年日美欧向东盟的直接投资额减去东盟对日美欧的投资额后得出的净投资额为23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29%。来自中国的净投资额为15亿美元,虽然在规模上远远低于日美欧,但同比却增长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