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对接东盟市场新的机遇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这将为我国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的农产品、建材、鞋服、机电贸易等行业对接东盟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去年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仍然达到2300多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4%,占中国外贸总额的9%。而且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继续增长,截至去年底,投资额达到600亿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近19亿消费者、经济总量达5.2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
■建材
东盟年进口需求超百亿美元
在出口东盟市场方面,据业内人士称,目前,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住宅建设出现新一轮热潮,而且其建材产品大多数依赖进口,每年建材的进口需求额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未来几年时间里,东盟地区在基础设施的恢复、酒店业的兴建和民用房屋的重建方面将创下罕见的规模。缅甸去年遭遇热带风暴的袭击,需10亿美元灾后重建资金,另外已开工投建部分线路的泛亚铁路目前也开始筹资,该项目因资金缺乏和连接区域内各主要城市的相关技术问题,进展一直受阻,这不仅为民营资本创造了投资机会,同样也为建材供应商带来巨大的商机。”该人士说。
据介绍,这条铁路将连通中国昆明,并经过泰国到达新加坡,通过建造或升级550公里的“缺失环节”,使全长7000公里的铁路环线能够连接中国及东盟7个成员国。据当地的媒体报道称,泛亚铁路整个环线预计造价至少100亿美元。
■机电
东盟已成中间产品来源地
实行零关税后,我国从东盟进口产品也迎来广阔商机。在机电方面,东盟已成为主要的机电中间产品的来源地。
据福建省外经贸厅的有关人士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主要是雁行模式,即以日本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为雁身,东盟及中国沿海为雁尾,并形成相对应的“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产业分工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和市场地位的全面提升,通过吸纳来自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方的产业转移及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原来垂直产业间分工的基础上,我国一些沿海省份与东盟进一步形成了以产品差异化分工、企业内的生产工序分工和零部件专业化分工等为特点的全球化水平型的产业内分工,并且带动了产业内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
据介绍,由于这种产业内分工,仅福建省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已从2002年的9.04亿美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4.03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外资企业以加工贸易和保税区仓储形式进口的电子元器件,仅戴尔(中国)、戴尔(厦门)、伯灵顿物流、嘉里大通、叶水福物流等5家戴尔生产物料配套厂家的进口额,就占了福建从东盟机电产品总进口额的64%。5年来,福建从东盟进口的电子元器件数量大幅增长,虽然2004年以来国际市场电子元器件价格持续走低,机电产品占从东盟进口的比重下滑了20个百分点,但仍达到了47.61%。
与此同时,机电产品也一直是福建省出口东盟的最大宗商品,其中外资企业占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的55%,如捷联电子的液晶监视器、冠捷电子的CRT监视器、友达广电的液晶显示板、厦门建松电器的电动机,另外,一般贸易项下的金龙客车、车辆零配件、船舶、钢铁制品等也是福建出口东盟增长比较快的机电产品。
进行转口贸易
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度的集中加大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风险。福建晋江市德鑫时装发展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有关负责人称,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市场大受打击,在此形势下,欧美市场贸易壁垒日益高筑,
中国制造要进入该市场,相对来讲就显得困难,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为中国制造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力市场。如果在规模效益下,零关税必然会带来出口商或者进口商的低成本,因此企业可将该效应应用于东盟报价上,有益于提高成交量。
专家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必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与东盟各国纺织等贸易与合作的领域。与东盟国家相比,我国纺织品出口优势明显,虽然东盟部分国家将一些纺织品列为敏感产品进行保护,但正常降税程序启动后,我国纺织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有着巨大空间。据了解,纺织品生产加工、销售网络转移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在柬埔寨、越南、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投资的纺织企业已不在少数,并有不少中国纺织企业在这一地区投资建厂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在纺织面料方面,目前,国内与东盟之间呈现的主要是一种规避贸易壁垒的区域性合作关系,企业利用关税优惠,将线纱、布料、鞋材等中间产品出口到东盟,再加工成鞋服成品后在当地销售,或使用东盟的配额出口到欧美地区。
■农业
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重点合作
10月21日,在外交部今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王鹰介绍了中国与东亚农业合作情况。王鹰表示,在10+1的框架下,主要以人力资源开发、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业科技交流、商贸促进为主要合作形式。2008年以来,中方农业部在此框架下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人民币;实施各种交流与合作项目36个。
被问及中国—东盟未来农业合作有哪些重点领域时,王鹰表示,将在粮食安全,生物质能、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渔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重点交流合作。
■文化产业
印刷视听多领域前景广阔
广东省文化厅官员严建强近日表示,目前广东对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产业合作十分感兴趣,广东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和个人渴望到东盟国家投资文化产业。希望双方在自由贸易区范围内,鼓励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贸易,促进相互之间在演艺、展览、影视、音像、艺术品、出版物等传统领域,以及在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
专家表示,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传承丰富的人文精神,实现各国人民共享的文化权利。按照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采取系统有效的政策措施发展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对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可以通过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印刷品、文献、音乐、视觉艺术、电影、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等文化商品方面的国际贸易,逐步形成包括图书、杂志、书画、多媒体产品、软件、电影、录音带、录像带、视听节目、手工艺品和时装设计等多种多样文化商品,以及各类文艺演出、展示与教育培训等文化服务的区域文化贸易网络和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