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现在正成为全世界最热的地区。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包括《建立中国—东盟中心谅解备忘录》在内的多项合作文件。同一天,历时5天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圆满落下帷幕。
而在最近两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率领的广东省政府代表团,正在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三国进行友好访问,出席在河内举行的“2009中国(广东)—越南经贸合作洽谈会”,并与菲律宾宿务省省长加西亚签署了两省结好协议。
这一切,都脱离不开一个大背景:将于明年1月如期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在已进入剩下不到两个月的倒计时。从中央到地方,释放出的“东盟战略”信号越来越强烈。
广货在东盟大有市场潜力
老挝女孩Lattana笑起来有点腼腆,却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东博会上一家老挝企业的摊位前忙碌着。目前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Lattana,有个很好听的中国名字,叫“杨莎娜”。杨莎娜说,近几年来能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老挝人到广西、到中国来做生意,也有很多年轻人像她一样到广西读书,学习汉语。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民的生活,正被逐渐走近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所改变着。
广东明朗生活用品制造公司董事长陈朗近几年频频到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参加展会,目的就是为了拓展东南亚市场。“广货在东盟市场很有潜力。”陈朗说。
深圳高新奇科技公司负责人丁喜用“惊喜”来形容该公司对东盟出口的增长情况。他告诉记者,越南等国家的手机消费市场正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在欧美等传统市场需求疲软时,他们对东盟的出口额却年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当市场刚刚培育起来的时候,我们迅速切入并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等到市场成熟时,我们已经稳坐江山。”丁喜说。
正是东盟自贸区这一蓝图规划的存在,才令丁喜们敢于早早地将赌注押在了未来的东盟市场上。
2001年11月,在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与东盟领导人共同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绝大多数产品关税将降为零,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则在2015年将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广东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近几年来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东盟目前已成为广东第5大贸易伙伴。今年以来,尽管面临金融危机的压力,广东对东盟出口依然实现良好增长局面,1—9月广东对东盟累计出口总值实现3.5%的增长,其中单9月份增幅高达23.4%。
进口水果更便宜了
在本届东盟博览会上,新增的农业专题展格外引人注目。农业是中国和东盟十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也是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双方最早实施零关税的领域。大会主办方表示,设立这一专题有利于把自贸区的商机传导给企业,带动国内农业发展。
活跃在本届东博会上的粤企,除了190家参展企业之外,还有由62家企业、163位采购代表组成的广东省经贸代表团。记者了解到,本届广东买家们采购的商品主要有粮油食品、农产品、棉纱、有色金属、酒类等,其中尤其是在农产品等领域表现出较大的采购意向。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步伐的加快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广东和东盟国家的水果贸易大幅增加。光是今年上半年,广东自东盟进口水果28.6万吨,价值2.5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5.9%和38.3%。同时,主要水果品种进口均价有所下跌。
绿禾田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剑雄在参加东博会前,刚去了一趟柬埔寨回来。他告诉记者,本届东盟会上该公司主要采购农产品,比如绿豆、玉米等,今年的采购量比往年增加了两成。“今年来感觉到跟东盟的生意越来越好做,如果全面实现了零关税,肯定更好啦,我们的成本就更低了。”陈剑雄高兴地说。此外,他甚至打算将当地没有的水果出口到东盟,比如哈密瓜、贡梨等。
要善用投资者的国民待遇
随着双方经济往来的发展,单纯的货物贸易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需求。陈剑雄透露,该公司正准备到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地投资设厂,主要做玉米、大豆、绿豆的加工。
广州秀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达晨告诉记者,该公司既是国内地坪漆“行业冠军”,如今又已占据了国内喷涂型高铁专用防水涂料1/3的市场份额。他们留意到,越南正准备修建河内至胡志明市的高速铁路,这正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记者从省外经贸厅了解到,截至2008年底,广东核准对东盟投资项目累计153个,协议投资金额9.02亿美元。今年1—8月,广东核准对东盟投资项目9个,协议投资金额1.13亿美元。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对于在桂粤商来说,既有广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又有与广东联系紧密的资源优势,占尽了天时地利。”广西广东商会会长陆洁雯认为,市场大了,商机多了,但市场的新变化,迫切要求企业家们无论是从发展理念、市场战略,还是经营手段,都要跟着改变。
同时她也提醒,要注意其中隐藏着的投资风险和法律风险。“东盟国家大部分地区经济不发达,中国企业在这些地区投资,弄得不好很容易陷入经济困境。另外,东盟自由贸易区刚建立,各种贸易法规法则尚未完善,加上东盟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备,贸易双方如发生纠纷,调解缺乏法律依据, 难以得到法律保障。如果企业事先能注意到这些风险,就能够在贸易过程中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逐一面对解决。”
■专家访谈
巧妙利用东盟国家差异实现国际性“双转移”
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19亿人口的消费群体、GDP总值达6万亿美元……这是媒体上常见的形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组数据,如此规模的跨国市场,比欧盟和美国两个市场更大,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
在宏大的数字下面,我们该如何剖析东盟自贸区所带来的意义?记者就此专访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张振江。
自贸区不能只看地域和人口
“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当然很大。”张振江说,首先表现为中国外交、政治和经济上的里程碑,其次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方市场消费力相对下降,中国和东盟双方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于调整市场结构、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讲,都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但张振江特别指出,地域与人口只是参照指数的一部分,但并非最重要的参数。“衡量自贸区的另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生产能力,一个是消费能力。中国跟东盟都是生产出口型的国家,13亿人口的中国比不上3亿人口的美国消费力,也不敌37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消费力,更不敌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生产力与消费力。”
张振江说:“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潜力。东盟国家中既有拥有先进管理制度的发达的新加坡,也有拥有大量资源能源的农业化国家,中国与东盟都具有市场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双重特征。我一直提倡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一个国家设厂,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从一走向十。”
与广东正在推行的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双转移”战略类似,在张振江看来,这就是一种国际性的“双转移”。
自贸区“面条”乱象折射“竞争性区域主义”
继 24日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之后,由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6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的东亚峰会又于2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东盟提出在2015年建成共同体,如何达成既定目标对各国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使得区域性合作的命题更加宏大。
事实上,东盟除了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外,还分别同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对此,张振江直言,不光是东盟,整个亚太的自由贸易协定泛滥已经呈现“一碗面条”的纷乱现象,这种亚太和东亚地区的“竞争性区域整合的首发是中国经济崛起引起的,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方案出台后,其他大国竞相效仿,东南亚顿时成了国际社会中的香饽饽,在国际上进行讨价还价和纵横捭阖的机会大增。”
对于不少专家提出能否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来整合整个东亚的贸易协定问题,张振江认为这是非常理想与合理的方案,但方案毕竟是方案,在现实的经济与政治谈判中,国家博弈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不同经济发展层次国家的不同关注点、保护领域,还有各个国家的整体外交偏好与选择等等,经济的整合将涉及区内国家的政治意愿和整体外交战略等。实际上,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目前这种看似杂乱而其实又是有序的“乱象”。“远景虽然美好,但路途仍然漫长。”张振江说。
把东盟放进对外经济一盘棋全省加强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外经贸第一大省,近几年来,广东一直释放出强烈的“东盟战略”信号。去年9月省委书记汪洋率团出访东盟四国,最近省长黄华华率团出访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三国。记者还了解到,作为粤西地区龙头的湛江市也主动提出,希望省里将湛江作为广东省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张振江认为,广东省政府的一系列重视东盟的举措,一方面反映了广东省主管领导在解决广东外经贸危机与难题面前的新思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东盟所具有的市场潜力与替代能力。 “多条腿走路”就是多个选择,而在“走出去”方面,东盟更具优势。这不仅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也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地方政府表现积极,这是个好现象,说明省委、省政府的呼吁得到了回应。我们要继续呼吁广东省须有战略意识,把东盟置于广东对外经济一盘棋的战略地位,通盘考虑,整体谋划,把东盟当成是广东乃至整个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部分。湛江有这个意愿,广东省更应该支持,并积极布局,进一步去落实。”张振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