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商机 » 正文

中国-东盟自贸区创多赢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02  作者:web  浏览次数:46
核心提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创多赢格局
 作为中国对外商谈和建设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运作。届时,中国与东盟国家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将实质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沈觉人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自贸区的建成无疑将会大大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将有利于这一范围国家的经济加快复苏和稳定繁荣,并有助于抵制正在抬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A

  自贸区有助于

  抵制贸易保护

  沈觉人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至少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基本实现了地区内的贸易自由化。他指出,根据WTO的目标要求,各成员国最终都要取消非关税措施,只有关税措施是被允许保留的。因此,关税一直是当前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后,这个主要障碍基本上就消除了。可以预计,双边的贸易将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其次,将有利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将是一个比较实际的行动。”沈觉人认为。他说,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一些国家采取增加非关税措施的办法来保护本国经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确实有所抬头,这对国际贸易的损害是很大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对成员国都有一种“约束”。如果各国都遵守协议和规则,那么在中国和东盟这个地区范围之内,就可以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他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这些意义可以帮助中国和东盟地区经济的复苏和未来的稳定发展。

  B

  既有看得见的实惠

  也有“潜在的机会”

  沈觉人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毫无疑问将给双方带来更多的互利共赢。比如,在货物贸易方面,90%的产品将取消关税;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都在对WTO承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开放领域和新的优惠条件;在投资方面,双方将互相给予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这些好处扩散开去,沈觉人将其概括为“看得见的实惠”和“潜在的机会”。所谓“看得见的实惠”,就是零关税的实施将直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他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消费者进而从中受惠。曾有媒体报道估算,像泰国的榴莲等来自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今后价格可能会便宜20%左右。

  “潜在的机会”更多的是对企业而言,包括贸易机会和投资机会。在贸易方面,东盟十国的人口加起来有近6亿,市场可谓不小。中国企业要更多地去了解东盟的市场需求,由此扩大双边贸易。在投资方面,除了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我们的企业还可以多参加当地一些资源、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

  C

  应加强东盟投资

  要多做调查研究

  “我认为投资方面的机会潜力要比贸易机会大。”沈觉人这一判断的依据来自这样一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边投资额累计达到600亿美元,但主要是东盟到中国来投资,中国到东盟投资才刚刚起步。仅在今年上半年,东盟国家在中国实际投入的资金是25亿美元,而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额只有5亿美元。

  他认为,虽然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离我们很近,但我们的企业对其了解并不多,重视也不够,投资目光更多的是瞄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把东盟国家作为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是我们今后要加强的。但投资前要多作调查研究。他强调,企业前往东盟国家投资,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还要做到两点。一是一定要先研究当地的法律和规定,不要出现法律方面的问题和失误。二是要尊重当地的宗教和文化习俗。

  D

  政府部门要多宣传

  自贸区当好引路人

  如何让自贸区建成后运作更顺畅、成效更明显?沈觉人认为当前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向社会、企业多介绍自由贸易区的规定和规则, 帮助企业了解和熟悉情况,为企业开拓业务当好“引路人”;二是企业自身也要把握新的机遇,主动关心、熟悉和掌握自贸区有哪些便利措施和优惠条件,然后运用这些政策和条件来发展双方的贸易和投资;三是要关注自贸区运作后尤其是贸易增长后出现的新情况,比如贸易服务问题、海关监管问题等,要及时解决,把工作做得更好。

  除了自由贸易区之外,沈觉人认为中国也要重视和东盟的一些次区域合作,比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东盟东部增长区经济合作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双方今后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