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商机 » 正文

中国车企调整海外战略 转攻东盟机遇凸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06  作者:web  浏览次数:61
核心提示:中国车企调整海外战略 转攻东盟机遇凸显
  2010年1月,中国将与东盟六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泰国)建立自由贸易区,2015年与东盟另外四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建立自由贸易区,届时,中国和东盟90%以上的货物将实现“零关税”,双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将实现便利化。同时,该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实质性进展,自贸区的建成将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将为中国汽车进军东盟市场提供更大的机遇。

  汽车出口未摆脱低迷 对东盟出口总体规模仍然不大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遭遇了严重挫折。从去年8月开始,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已连续出现12个月的负增长。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8月我国累计出口汽车仅为22.1万辆,同比下降56.8%。其中,乘用车产品出口7.8万辆,同比下降了67.1%;商用车产品出口14.3万辆,同比下降了47.3%。尽管当前的出口降幅较上半年略有减缓,但汽车出口总体来看仍未摆脱低迷走势。



  就出口目的地国家的情况来看,各国实行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导致我国汽车出口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如俄罗斯在去年年底对进口汽车开征高额关税的基础上,2009年1-9月再次提高汽车进口关税税率至30%,并可能延长这一期限。同时,乌克兰决定维持对进口汽车征收13%的临时进口关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对东欧市场整车出口数量的急剧下滑,2009年1-8月我国对俄罗斯出口整车仅1836辆,剧降97.4%。而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实行外汇管制并对进口汽车实行配额管理,导致2009年1-8月我国对委内瑞拉出口整车仅419辆,剧降94.1%。

  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欧盟于2009年4月起分别对我国乘用车及轮胎产品发起特保调查和反倾销调查,中方于9月份败诉后面临着最高达55%的汽车关税,这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更是雪上加霜。

   2009年1-8月份,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汽车仅2.9万辆,同比下降62.0%。虽然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经济型乘用车,但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汽车消费较大的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仍然较高,因此,中国对东盟地区汽车出口总体上规模仍然不大。

 东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一体化有望打破贸易壁垒
  
  数据显示,东盟地区的主要汽车生产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越南,其中三个最大市场2008年的销售情况为:泰国61.5万辆,同比下降4.7%;印尼60.7万辆,同比增长39.3%;马来西亚54.8万辆,同比增长12.5%。

  在东盟前三大汽车市场中,又以印尼的潜力为最大,甚至是泰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国家。印尼的潜力还体现在它是一个摩托车使用大国,从2001 年开始印度尼西亚的摩托车保有量已经过了1100万辆,去年的国内销量是620万辆,而且还在增加。每年只要100万辆从两轮车换成四轮车,就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泰国汽车市场目前已接近饱和,去年国内销量是60多万辆,而生产量却达到100万辆,其中有一半出口到东盟其他国家,包括印尼。马来西亚目前的年销售量也在60万台左右,私人消费也非常普及。

  多年来,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东盟多个国家采取高达100%以上的进口汽车关税政策,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如马来西亚在2005年前曾对3.0升以上大排量车的进口关税最高征收达300%(目前降至50%),并实行了汽车进口许可证制度;市场潜力最大的印尼对1.5升以下的小排量车也征收高达 65%的关税,1.5-3.0升的整车则为70%。这严重制约了包括我国在内的汽车生产商进入当地市场的步伐。

  而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有望打破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将逐步改变以上现状。

  据泰国《世界日报》10月24日最新报道,东盟部长与东盟汽车工业组织协商,决定加速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AFTA)框架下的免税措施,制订目标于2010年完成。东盟汽车企业希望东盟各国政府合作推动工业发展,提高销售量,加速按照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实施减税措施,在过关手续方面提供便利。同时在东盟发展合资公司,为中小型企业(SME)业者提供信贷援助。此外,泰国还将提议东盟民企和东盟汽车工业组织与东盟政府合作,共同开发使用生物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汽车。

  东盟汽车制造业市场的逐步放开,无疑将为我国自主汽车企业进军东盟提供历史性机遇。

车企海外战略转向 投资建厂成为当前趋势
 
  随着2008年底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车企的海外市场纷纷受到影响,货币大幅贬值,信贷规模大幅削减,贷款利率大幅上调,汽车需求大幅萎缩,海外战略遭受了首次重大挫折,车企压力骤增。
  
  这时单纯的产品输出已不具任何优势。从2009年开始,多数自主企业开始适应新的形势,调整海外战略,如重启海外建厂计划、推新车、开新店,改变产品结构,加强网络建设和售后服务等。
  
  按照惯例,海外扩张通常被分成三个阶段:贸易阶段、营销阶段、全球资源整合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简单提供产品,不参与境外销售为特征;第二阶段则主动参与销售,在境外树立自身品牌,并对销售、售后服务进行管理;第三个阶段则是利用全球资源进行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管理能力树立自身优势。

  从目前海外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自主品牌的对外贸易已经从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方面,发展到了进行资本输出的阶段。

  而在东盟,自主品牌车企也纷纷加大了投资建厂的进程。近年来,奇瑞、长安在马亚西亚已建立了组装工厂,并先后推出了多款车型,吉利也计划在印尼投资3000万美元设厂,力帆则在今年获得了来自菲律宾的大额订单。

  对于当前东盟市场提供的机遇,专家建议,中国汽车企业应该从战略上重视东盟市场,并制定长期的当地市场发展战略,特别是扎实的本地化战略,认真研究分析东盟各国的关税、认证、散件组装、投资等市场准入政策,同时,高度重视对当地市场的前期调研,将市场需求情况了解清楚,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

  自主车企在东盟国家投资建厂情况一览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