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 » 五金工具 » 其它工具 »

泥浆管,吸泥船管道,输泥管道厂家信息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100.00元/米
起订: 10 米
供货总量: 100000 米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所在地: 中国 北京
  薛京有 先生 (经理)    联系通话 询价
找不到你要的产品?发布求购信息让供应商来找你!

 
 
产品详细说明

产品详细说明:

泥浆管,吸泥船管道,输泥管道厂家

洛阳国润专业生产泥浆管,吸泥船管道,输泥管道,业务经理:薛经理15896683211155179285120379-65260958

泥浆管最大的问题是磨损,腐蚀和磨蚀是造成管道磨损影响输送管道使用寿命的两大因素。尾矿管道在金属选矿中最常用的有四种耐磨管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管,陶瓷复合管,钢丝骨架聚乙烯复合管,碳钢无缝管。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管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独物的综合特性在所有耐磨尾矿管道中性价比最高。泥浆管,吸泥船管道,输泥管道简介

泥浆管是由乙烯、丁二烯单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平均分子量大于250万的热塑性线性结构工程塑料;由于其分子量极高,具有耐磨损、耐冲击、耐腐蚀、自润滑等优异的综合性能,被称为“令人惊异的塑料”,

泥浆管的外层是钢管,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耐高压,防止内衬管蠕变行好;内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优异耐磨性(其耐磨性是无缝钢管的3-6倍)、耐压、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不易结垢、内壁光滑、摩擦系数小,在浆体输送过程中,压力损失小,降低了输送成本,大大提高了输送效力;

泥浆管,吸泥船管道,输泥管道特性

1.吸泥船管道无管网漏损。吸泥船管道的给排水管网漏损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供排水的难题。1999年我国城市供水企业平均漏损率为15.14%,单位管长漏水量为3.41m3/km/h,管网漏耗相当严重。问题根源在于所选管材本身渗漏及管道连接口漏损,尤其是连接口漏水,导致基础下陷,管道连接口开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彻底解决了管网漏损问题。电热熔连接使管网无漏点。2.吸泥船管道施工费用低。①吸泥船管道施工工作面小,比同口径的预应力钢套混凝土管、铸铁管、玻璃钢管等,工作面少三分之二,可减少占地赔偿费70%。以内径800mm管材为例,预应力钢套混凝土管、铸铁管、玻璃钢工作面要求25米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施工面8米宽即可。降低了占地赔偿费。②吸泥船管道敷设不需要做3:7灰土基础,不需要填砂,仅把管道在沟沿连接好推入填土压实即可。而预应力钢套混凝土管、铸铁管、玻璃钢管敷设需要做3:7灰土基础,或砖混基础,需要填砂。因此,施工费用仅为其他管材的五分之一③输泥管道敷设时相对于钢管、铸铁管来说,不需要做防锈防腐处理,对地埋管无需作阴极保护,可节约工程费用70%以上。3.输泥管道维护费用低。由于输泥管道的耐腐、耐磨和抗冻和抗污等性能,无漏损,因此管道运行后几十年不需要进行防锈、防污、绝缘、保温等措施和检修,可节约运行维护费用95%以上。4.输泥管道长期综合效益好,使用费用低。输泥管道综合效益是指由建设投资、安装费用、运行维修费用、使用寿命、节能等多种因素形成的长期性效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的综合效益是可取的。特别是管径越大,其成本越低。埋入地下的管道可使用150年以上,又无需年年检修,更可以发挥它优越的综合效益。

泥浆管,吸泥船管道,输泥管道性能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测试方法

M-I

M-II

M-III

M-IV

优级品

合格品

优级品

合格品

优级品

合格品

1

分子量

×104

GB1841-80AsIM

150±50

250±50

350±50

>400

2

密度

g/cm3

GB1033-86

0.930~0.940

0.930~0.940

0.930~0.940

0.930~0.940

3

挥发物≤

%

GB2914-82

0.15

0.15

0.15

0.15

4

悬臂梁冲击

KJ/m

GB1843-80

不断裂

不断裂

不断裂

不断裂

5

简支梁冲击≥

KJ/m2

GB1043-86

110

90

130

95

100

70

70

6

断裂强度≥

Mpa

GB1040-79

33

32

34

32

35

32

30

7

断裂伸长率≥

%

GB1040-79

400

350

350

300

300

250

200

洛阳国润管业有限公司

地址:洛阳市浙商工业园区电话:037965260958传真:0379-65260950热线:1589668321115517928512薛经理QQ:594185818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搜索 ]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