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1月1日起,中国对原产于东盟十国的部分税目商品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税率,并实施第三步正常降税,降税后,实施协定税率的税目数约为6750个,相对于最惠国税率,平均优惠幅度约80%。2009年,我国关税总水平仍为9.8%,而对东盟平均关税降到2.8%。
1月15日,中国与东盟间实施第三次降税14天后,正在举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会”传出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已将对越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调研报告递交人民银行总部,若这一报告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复,中国与东盟之间有望于2009年上半年率先开始推行人民币试点。
同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东盟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2311.2亿美元,占全年外贸总额9%,同比增长13.9%。而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国际友好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许宁宁近日对记者表示,早在2007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就提前3年实现了双方领导人提出的贸易目标。
对于已经开始建设5年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他说:“这一举措的初衷之一就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先见之明让中国和东盟在当下的世界金融危机面前多了份应对力量。”
按照中国与东盟协议,到2010年1月1日双方超过90%的产品贸易关税将降为零。这将是世界上拥有消费者最多(19亿消费者)的自由贸易区,也是被称为“未来世界第3大经济体”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07年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7%,占亚洲贸易总额的近乎一半。
许宁宁向记者介绍说,中国-东盟相互开放市场后,双方消费者和企业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好处:由于关税减免,消费者能更便宜地消费对方国家生产的产品,企业可进口零关税的产品用于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在中国与东盟相互打开市场大门之后,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也相继分别与东盟相互打开市场大门,东盟内部10个成员国更是将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作为当务之急。
东盟新任秘书长素林曾在2008年10月出版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报告》中提出,2000年到2007年间,东盟和中国双边贸易以26.7%的年增长率增长,2007年达到1710亿美元(2000年是322亿美元)。双方日益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2007年,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占东盟贸易总额的 10.6%,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9.3%。
他也坦承,从经济和贸易角度来看,过去20年中,东盟受益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投资总额为39.5亿美元;与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571.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38.3亿美元。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认为,拥有19亿消费者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对于东盟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和其成员国经济增长,均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国与东盟经过共同努力,这一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现实。
素林提到,亚洲的邻国包括东盟在内,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感到羡慕又有一些担心。这些国家在分析中国的发展对于他们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将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一种担心是自身在全球的贸易份额有所下降,“而这种担忧对东盟来讲实际不是很大”,素林写到,因为2007年东盟仍然保持2000年的5.9%的市场份额。2000年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入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1.4%,2007年增加到3.3%。“这在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绝对不是一个小成就。”
素林同时提醒说,随着东盟和中国等一些经济体实力不断增强,东亚时代到来,而这不仅要用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衡量,更要看东亚在建立一个牢固的有弹性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