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新闻 » 正文

第二届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成果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10-28  作者:web  浏览次数:28
核心提示:第二届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成果盘点

在中国与东盟10国及东盟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广西广大人民的精心准备,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完成预定的各项任务落下了帷幕。本届博览会盛况空前,规模更大,成果丰硕,圆满成功。
  这届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博览会的组织者和参展商都本着重商务实,合作发展的理念来组织和参加博览会。国际商务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重商务实是基础,互利共赢是直接目的,合作发展是最高境界。
  一、博览会规模的扩大体现了重商务实特点
  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7月起中国和东盟大幅度降低进出口关税,降税商品达7000多种。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说:“本届博览会参展商品许多就是降税后的商品,因此,肯定地说,博览会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全面配合自贸区降税计划,在规模上适度扩大,满足各国商界利用降税机遇进一步开拓市场的需求;在专题内容设置上,更加重商、务实。
  第二届博览会以经贸合作为主,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五大内容,分为国家、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旅游四大主题。本届博览会展馆面积6万平方米,比首届增加了22%。设国家专题、商品贸易专题、投资合作专题、旅游专题等四大展区,共16个展厅,总展位3300个,比首届增加800个;参展企业近2000家,比首届(1506家)增加33%;东盟10国及其他国家、地区共使用展位782个,占室内展位的27.4%;客商总数达到2.5万人,比上届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采购商1.2万人,境外采购商6000人。重点引导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较大、相互有市场的5大类170种商品参展,即机械设备、电子电器、五金建材、轻工工艺、农产品和食品,更加集中反映双边经贸合作的实际情况。
  与上届博览会相比,本届博览会的贸易、投资等成果显著。具体体现在:商品交易更加活跃,投资促进活动更加务实,贸易配对和项目对接更加优化,展区功能设置更加方便客商,政界、商界对话平台更加健全,“10+1>11”的效应初步显现,中国与东盟共享合作成果与实际利益等方面。
  商品交易额:截至10月22日16时,累计交易总额达11.5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8.2亿美元,进口1.7亿美元牞国内贸易1.6亿美元;机械设备2.5亿美元,农产品1.1亿美元,电子电器1.8亿美元,五金建材1.3亿美元,其他4.8亿美元。
  投资签约:本届博览会举行了28场投资促进活动,举行了两场签约仪式,共签订国际投资合作项目126个,总投资52.9亿美元,同比增长5.9%,项目涉及工业、农林牧渔业、矿产开采与加工、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能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科技等行业,合作方来自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的2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签订中国国内投资合作项目263个,总投资501.8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投资额超过亿元的项目65个,涉及国内22个省区市。签约项目涉及的东盟国家由首届博览会的7个增加到9个,东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由13个增加到22个。
  博览会期间,每天在资讯中心查询合作伙伴信息的客商近千人,有100多名客商通过配对系统找到合作伙伴。博览会秘书处与东盟国家经贸主管部门和商协会共同建设了贸易和投资项目数据库,征集国内外推介项目6655个,其中国内招商引资项目5592个,对外投资(“走出去”)项目336个,国外招商引资项目727个。
  博览会期间共举行了12场领导人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分别会见参会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及经贸部长;缅甸和老挝领导人也相互举行了会谈。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与东盟国家经贸部长分别举行了会谈。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陆兵也分别拜会了东盟国家领导人。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互信与了解,起到了经济促外交的良好效果。博览会期间东盟国家领导人为博览会致词或写来贺信,柬埔寨驻南宁总领事馆举行了开馆仪式。
  博览会组委会邀请东盟10国27家国家工商会和重要商协会作为博览会的支持单位,邀请商协会会长作为博览会高级顾问。10月18日,举行了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会议通过了《中国-东盟工商会南宁共同宣言》,宣布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水平,全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政界、商界相互了解的窗口,联系的渠道,寻求合作的平台,打开市场的钥匙。
  二、重在推介企业推介产品
  签约项目是博览会成果的重要体现,但博览会的项目签约重在推介企业,推介产品,而不是直接推销商品。许多国内外参展企业表示,他们参加博览会主要是为了推介企业,推介产品。推介企业,推介产品,就是寻求合作伙伴,寻求发展空间。
  从本届博览会签约仪式上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持续升温。与东盟国家相邻的广西、云南、广东,是本次签约仪式上与东盟签订投资合作项目最多的省区。这一点充分反映出由于地缘关系,这几个省份与东盟各国间紧密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广东省湛江家用电器工业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在印度尼西亚建设家用电器生产线项目,是本届博览会中国对外投资最大的工业合作项目。远在黑龙江的企业也在东盟投资2222万美元,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空间跨度最大的合作项目,可见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地域宽广。
  与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相比,本届涉外项目签约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合作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增多。东盟国家由7个(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增加到9个(新增菲律宾、老挝),东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由第一届的13个增加到22个。二是优势资源深加工项目成为境外投资焦点。广西百色有探明储量超过10亿吨的高品位铝矿,铝产品的深加工是广西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本次签约仪式上,来自香港和澳大利亚的3家企业与广西百色市签订了3个铝工业生产项目,总投资达10.25亿美元。三是合作开采矿产与加工成为新热点。中国企业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主动走出国门开展投资合作。本次签约的项目中,有7个是投资越南、印度尼西亚及朝鲜的矿产开采和矿产品加工项目,表明中国与东盟及周边国家在原材料领域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强。四是旅游方面的投资也是外商投资的重点。
  从国内签约项目看,首先是合作的省市地区明显增多,充分体现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全国共同参与办会的趋势。本次国内签约专场不仅有来自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深圳、大连,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等22个省区市也踊跃参加。
  其次是投资领域发生新变化,凸现国内合作项目由资源型向资源深加工方面发展的趋势。由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项目的审批,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变粗放型加工为精细加工,企业争向资源加工方向发展。从本次国内签约项目来看,工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项目就达44个,占项目总数的46.3%;投资总额达147.6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一半多。其中年产1.5万吨金红石钛白粉项目、远辰锰业、3万吨硅/镍系列合金生产项目、宁贺矿业等项目投资额都超过亿元。本届签约国企改革项目5个,投资额2.09亿元。
  三、主题创意更加注重商务与文化的结合
  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时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规格高,富有新意,形式创新,成为本年度中国与东盟商务与投资界最高级别的盛会。峰会的主题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市场的开放及开发。”这个主题本身就体现了重商与务实、合作与发展的特点。峰会邀请中外领导人演讲,各国经贸部长还将与企业家对话,使第二届峰会的内容更实,形式更活,参与面更广。
  本届博览会推出“中国-东盟魅力之城”特别推介,并作为今后几届国家专题的主要内容,将中国与东盟的交往由国家层面延伸到城市之间。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和东盟共11个“魅力之城”,综合展示其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魅力之城”展区面积达2400平方米,设计与布展充分体现出各国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观众。组委会举行了“魅力之城”主题活动,签署了《“魅力之城”南宁合作宣言》,各国“魅力之城”表示将进一步利用好博览会这个平台,加强各国地方政府、城市、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城市既是经济载体,又是文化载体。在博览会上展出的“魅力之城”,是商务与文化的结合。这次博览会2号展厅中国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专题展区,正是体现了商务与文化结合的特点。每个国家精心选出的城市以他们最具魅力的一面在本届博览会上亮相,中国文化与东盟10国文化相遇擦出动人火花,让人感到此次博览会商务与文化的结合的热烈气氛。“魅力之城”的展示,把各国间的交流由国家层面深入到城市层面,得到了中国和东盟各国有关城市的积极响应,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四、组织有力 服务到位
  有力的组织和高质量的服务是博览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本届博览会和峰会的各项服务进一步改进。
  博览会将中国与东盟之间最具合作潜力的行业作为博览会专业化的方向,邀请专业观众更加有针对性,通过“世界买家数据库”以及与相关商协会合作等多种渠道邀请专业观众,使本届博览会专业观众也向5大类商品集中。
  本届博览会从硬件到软件对接待工作进行改进,使接待能力比上届有所提高,接待条件大为改善。博览会在安全保卫方面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确保展会安全有序,为客商提供了安全便利的投资贸易洽谈环境。
  博览会和峰会期间,共组织了中外183家媒体的848名记者到会采访,媒体数比首届大幅增加。新闻媒体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开展了有效的宣传推介,对第二届博览会和峰会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多角度的深度报道,极大地提高了博览会和峰会的知名度。据报道,截至10月22日,中外媒体关于第二届博览会和峰会的新闻报道1.1万篇(条)。
  博览会期间展会活动丰富多彩,安排了博览会开幕式、峰会、博览会暨民歌节开幕晚会、风情东南亚晚会、高尔夫名人赛、网球联谊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博览会推动了广西的对外开放,提高了服务全国、服务东盟的能力。现在,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盟国家开始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或办事处,这将进一步推动广西的对外开放,从而使广西能更好地服务全国、服务东盟。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金早认为,今年会展的秩序比起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好、更有条理,关键是我们采取了几项有力的措施:一是从源头抓起,从布展开始,总结去年做法,在展馆内过道尽可能不布展,使之通畅,将过道的人流量和通货量、通货能力扩大,同时展厅内的过道也相应扩大。二是对参观的人员进行分流,将公众开放日进馆参观的票分为上午和下午,并组织部分专业观众和特殊群体提前半天进行参观,有效地分流参观人员。三是对现场进行有效疏导,每个展馆都设有馆长和专职工作人员以及安保人员,组成了多位一体的管理小组,维护现场秩序。四是今年的参展参会人员结构进一步改善,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会展的热情高涨,同时也能够更加理性地参观、洽谈,这也是会展组织保障工作井然有序的重要条件。
  五、准备充分 形成合力
  准备充分是这届博览会一个重要特点。在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准备过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继续举全区之力办好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齐动员,积极准备,形成合力,一个目标:办好博览会。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博览事务局提前做好各媒体关于博览会报道的演练工作,确保博览会期间媒体报道工作的顺利进行。早在7月份,首府南宁市就召开了服务“两会一节”的动员会,扎实推进宾馆改造,全面提升了接待档次和能力,全市88家重点宾馆的改造工作,增加2200间星级标准客房,新建15家宾馆投入使用;增设了一批国内外航线航班,如开通南宁至泰国清迈和曼谷、缅甸仰光、印尼雅加达、新加坡新加坡城、越南胡志明市、马来西亚吉隆坡、柬埔寨金边、菲律宾马尼拉、老挝万象等,大大方便了东盟各国贵客参展参会;做好不同宗教宾客的接待工作。同时,完善了“两会一节”信息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平台;按照安全与便利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订了“两会一节”保安工作方案及措施等。
  由自治区人事厅组织和选派的一批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展高级人才结束了在瑞士及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实地培训,带着先进的礼宾服务理念和会展管理理念回到广西,并投入到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服务当中,他们在博览会上担任推介会现场高级翻译、峰会联络官、主要展馆馆长等重要职务。
  2005年南宁市服务“两会一节”志愿者招募工作中,共有约2.8万名志愿者参加报名,远远超出2万名志愿者的招募计划。10月12日,来自驻邕大中专院校、公安、电信、邮政、医院、酒店等数千名志愿者齐聚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宣誓上岗,拉开首府志愿者服务“两会一节”的帷幕。这些志愿者经过挑选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经用人部门考核合格后,才能持上岗证(徽),协助“两会一节”各工作部门开展语言翻译、礼仪接待、义务宣传、信息录入、全民市容大清洁、各大活动场所的布置、秩序维护、票务协助、讲解咨询、美化环境、应急支援等工作。
  卫生部门早在博览会召开前1个多月就开展应急救治能力模拟演练,召开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医疗保健与卫生安全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食品卫生安全保健组、医疗救治组、卫生监督组、防疫组、稳定组和后勤保障组。
  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本次博览会的顺利召开。所以,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圆满成功,是11个国家和东盟秘书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正如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说的:“本届博览会非常成功。南宁作为博览会的举办地,在各方面做得相当好,例如环境、绿化、交通等方面,参会人士都觉得很不错。”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带着重商务实,合作发展的标记圆满结束。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