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新闻 » 正文

中国外交倡导“和谐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2-27  作者:web  浏览次数:19
核心提示:中国外交倡导“和谐世界”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钱彤 熊争艳)“和谐世界”的理念,贯穿于2006年中国外交的每一页日志上:从中俄互办“国家年”到和48个非洲国家共办中非合作论坛,从与美国举行首次战略经济对话到积极斡旋重启六方会谈,从紧急救援印尼地震到向黎巴嫩增派联合国维和人员……

    这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所阐释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引起共鸣。

    自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以来,这一主张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主题词。2006年8月21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三次峰会:造福世界的集体对话

    镜头回放:2007年2月4日,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一场不同寻常的揭牌仪式。胡锦涛主席和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共同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成立的铜牌揭幕。全体来宾长时间热烈鼓掌,非洲朋友以非洲特有的方式弹舌欢呼,表达他们由衷的欢喜之情。

    这是中国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区。主席台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经贸区规划蓝图。几年时间里,这张蓝图就将成为一片集工业、贸易、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区。

    背景延伸:2006年,中国政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与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先后在上海、南宁和北京举行了三场多边外交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近7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中国领导人一起回顾过去、规划未来,“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与会各国在不同峰会上提出的共同政治诉求。“贸易自由化,服务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是中国与进行对话的不少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表示,三大峰会的共同特点是以中国为东道主,集体邀请某特定区域的领导人来访。这种“一对多”的外交运作方式,反映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表明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同。不同峰会的积极成果,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成为构建和谐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国关系:促进持久和平的关键因素

    镜头回放:2006年10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温家宝总理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面对镜头握手、微笑。温家宝总理对安倍晋三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是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后首选中国作为出访国,也是近5年以来中国接待的第一位日本首相。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背景延伸:2006年,中美关系稳中有进。胡锦涛主席成功访美;中美领导人年内多次会晤,确认中美是利益攸关方,更是建设性合作者;两国还举行了首次战略经济对话。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胡锦涛主席5次与普京总统会晤,就双边关系长远发展和加强战略协作达成重要共识。“俄罗斯年”活动成功举办,巩固了中俄友好互信的社会基础。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双方举行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同意启动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谈判。

    中日关系出现转折,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两国恢复并加强高层交往,推动中日关系呈现良好的改善与发展局面。

    专家点评: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说,2006年是大国关系频繁互动的一年,也是相互合作与竞争的一年。尽管这一年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但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中国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外交手段外,还加强了文化交往、经贸联系和民间往来,并通过“国家年”等活动加深大国间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推动与各大国建立更加稳固的良性互动关系。这都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斡旋热点:维护世界稳定的积极力量 

    镜头回放:2007年2月13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约50位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各国外交官全体起立,用长时间的鼓掌庆祝一份文件的通过。

    这份名为《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文件,是朝核问题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在过去四年“谈谈停停、停停谈谈”的六方会谈终于进入“行动对行动”的实质性阶段。

    背景延伸:过去一年,中国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继续支持和推动联合国改革,广泛参与联合国及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全面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国还急他人之所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向遇到自然灾害等困难的国家和人民提供及时帮助,比如为印尼地震、泰国水灾、菲律宾泥石流及油轮沉没灾害事故等提供援助。

    中国领导人在出席“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全面阐述和平发展道路、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建设和谐世界等政策主张,赢得国际赞誉。中国开展对外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国热” 和“汉语热”成为国际上的一个新现象。

    专家点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认为,在国际冲突不断,发展失衡,强权政治挥之不去的今天,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代表了一个超越传统国家关系来看问题的方式。它强有力地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心声,顺应了国际政治的时与势。“和谐世界”主张综合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对和平、发展、平等、公正等普遍价值的共同追求,引起共鸣是应有之义。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