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新闻 » 正文

广东代表团访东盟4国 带回近109亿美元订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19  作者:web  浏览次数:80
核心提示:广东代表团访东盟4国 带回近109亿美元订单
透视广东代表团东盟四国行

这些天,“广东”和“汪洋”这两个词声名在外,引起了国际主流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是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免费给广东打“广告”,极力推介广东的创新思维。二是汪洋率广东经贸代表团出访东盟四国掀起了“广东旋风”。

这是南方网网友小康在论坛上发表的一段精彩独到的见解。

也许是一种巧合,但了解广东外贸形势的人,读来有意味深长之感。

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影响,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外贸增长明显放缓,对美贸易增速大幅回落。但广东与东盟贸易额增速却十分强劲,今年1—7月,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值达358.1亿美元,增长19.9%,比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速高近6个百分点。

从9月3日至17日,汪洋率广东代表团和经贸团访问了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四国,签署了近109亿美元的合同金额,无疑给受困于美国市场的广东外贸打了一剂鼓舞人心的强心针。

但比109亿美元含金量更高的是,汪洋在会见四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东盟秘书长素林时,都提出来广东要与各国有关部门、东盟秘书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对话机制,这将极大推动广东与东盟合作的“转型升级”,为广东与东盟下一步经贸合作铺设坚实之路。

14天的出访行程,除了来回两天在飞机上,其余12天里,代表团参加了23场政务会见,4场大型经贸洽谈会,6场侨界活动,参观了18个考察点,行程极其紧凑。

务实的旋风式访问,被媒体解读为———广东启动东盟市场战略,拓展新兴市场蓝海。

其实,作为中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经济大省,也是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份的广东,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东盟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2005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率团访问了印尼、泰国、菲律宾;2007年,省长黄华华率团访问马来西亚,并举办大型经贸洽谈会;汪洋就任广东省委书记后的首次出访又选择了东盟四国。

出访东盟战略意图

调整广东外贸结构“双转移”的国际视野

9月15日,随着拥有158年历史、639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崩溃,这件美国有史以来资产规模最大的破产案,无疑再次扩大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事实上,疲软的美国市场严重制约广东外贸增长已持续了一段时间。数据表明,由于多年形成的相对单一市场结构,广东省对美国直接、间接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40%左右,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直接对美出口增速回落7.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走高,广东很多出口企业面临着空前考验。

广东外贸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我之所以把印尼雅加达和东盟秘书处作为访问的首站,就是希望藉此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广东愿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广东与东盟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9月5日,汪洋与素林会面时的开场白。

5月10日,汪洋和素林在广州进行了愉快而富有成效的会谈。时隔117天,他们又在雅加达见面。为了这次会见,素林当天一早从泰国乘坐飞机赶回东盟秘书处。

推动广东与东盟高层这种密集互访的潜在力量,是市场的无形之手,更是一种战略选择。

广东对美贸易进入寒冬,广东与东盟新兴市场的贸易却呈现勃勃生机。过去的五年,广东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17.5%,而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达22.9%。今年以来,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继续强劲增长,东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广东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广东贸易结构为什么会开始出现这样拐点?在与素林的会晤中,汪洋有一番深刻的剖析———

一是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即将开始实施,早期收获开始显现,关税开始降低,刺激了双方贸易合作的积极性。

二是东盟各国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有很强的互补性。

三是在东盟各国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广东与东盟各国可谓人文相近、地缘相通、商脉相连。

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于2010年建成,建成之后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和全球第三大市场。“这样的机遇,广东没有理由不抓住!”

但是,如果把广东代表团的东盟之行仅仅归功于外贸市场的动力则远远不够。

熟悉广东省情的观察家们从汪洋的东盟之行中,找到了广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转移战略的身影。

“双转移”,这个当下广东提及率最高的新词汇,由“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高度概括出来,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经过技能培训后,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但在这次东盟之行中,广东的决策者显然把产业转移半径进一步拉大了。

在十几天的访问中,汪洋不遗余力地用外国人能理解的表述方式,反复地推介广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转移战略”。

在与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的会谈中,汪洋说,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但生产要素成本也大幅提高,越南劳动力、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相对广东来说都比较低,市场潜力很大。广东将鼓励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越南转移,实现互利共赢。

农德孟对汪洋观点给予积极回应。他说,中越两国是邻居,我们可以在全世界有很多朋友,但邻居永远都是邻居!希望广东继续加强与越南在投资、经贸、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全力推动越中关系开花结果。

转出去,还要善于“引进来”,才能真正做到“腾笼换鸟”。

每次经贸洽谈会上,汪洋反复地把广东新一轮招商引资的“底牌”亮出来:

一是广东正致力于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力、能源、高速公路、城际快速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今后五年上述领域投资将超过1500亿美元,涉及200多项重点项目,热忱地欢迎各国投资者积极参与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

二是广东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旺盛的需求,欢迎在这些方面有优势和兴趣的企业到广东投资兴业。

汪洋与广东代表团的这一系列动作,与此前广东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反复强调的“树立世界眼光”不谋而合,再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有媒体这样述评,广东正在谋划一个国际化的“双转移”,那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广东企业的投资向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的资源、能源、下游产品集群将和来自新加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起向广东转移。

东盟归来成果

近109亿美元订单省部经贸对话机制

在从新加坡返回广州的飞机上,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副省长万庆良用“三个历史性突破”概括此次东盟归来的成果:一是在推进全面务实合作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二是在经贸洽谈成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三是在建立经贸合作对话机制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若问,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广东在东盟国家影响有多大?从这次汪洋率领的广东代表团在各国受到的高规格礼遇可见一斑。

在印尼,总统苏希洛、副总统卡拉分别会见了汪洋;在越南,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总理阮晋勇会见了汪洋;在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副总理纳吉布分别会见了汪洋;在新加坡,三任总理李显龙、吴作栋、李光耀分别会见了汪洋,现任副总理黄根成会见并宴请了汪洋一行。

“所有的到访国家,都是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亲自会见汪洋书记及广东代表团,而且不仅‘一把手’见了,‘二把手’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部长、重要城市行政首长都与代表团进行了深入友好交流。这证明了在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下的广东实力和影响力。”代表团成员、多年从事外事工作的省外办主任傅朗感慨地说。

由于双方会见层次高,对推动双方的经贸合作也产生了强大动力。汪洋每次会谈,几乎抛出同样的议题———建立广东省与东盟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省部经贸对话机制”,协调解决双方投资合作中的有关事项,力争双方贸易额三年翻一番。

这样的建议,每一次都得到积极热烈的回应。多国政府首脑都表示,将亲自推动,切实推进。

“这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举措,特别对双方企业更是重大利好!”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说,以往经贸洽谈会也取得丰硕成果,但洽谈会后,企业合作出现问题、矛盾和困难,往往就是靠自我解决,缺乏一个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与各国以及东盟秘书处的经贸合作对话机制逐步建立之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由于此次随汪洋出访的有一个由500—700名广东企业老总组成庞大经贸代表团。每到一地,这些广东企业的老总们就成了“座上宾”,在当地食肆、酒店与东盟商家洽谈业务,身影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在雅加达,酒店服务生们还为此创造了一个新词——— Mr.GuangDong(广东先生)。

“广东先生”,在东盟各国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成了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形象注脚。在越南,广东与越南企业共签署投资意向合同金额23.56亿美元,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说,这是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在越南举办的最大、最成功的国际经贸洽谈会。在新加坡,广东经贸团签了 47.71亿美元合同金额,这也是新加坡历史上规模最大、签约金额最大的国际经贸洽谈会。

“广东先生”们收获颇丰,带回了近109亿美元的“超级大单”。其中,进出口贸易是45.65亿美元,境外投资是9.92亿美元,承包工程是25.14亿美元,招商引资是28.08亿美元。

还有看不见的成果。代表团一路认真学习借鉴各国发展经验。在越南、马来西亚,重点考察他们应对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做法。在新加坡,代表团展开了全方位的“学习之旅”———先是专程到南洋理工大学,就广东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学者们展开热烈讨论。随后,参观了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巴西班让集装箱码头,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和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炼化厂的新加坡石油公司,还访问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详细了解新加坡在公共住房政策、社区建设以及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方面的经验。此外,还与新加坡最大的国有控股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高层进行餐叙,重点了解淡马锡股份通过有效管理和境外投资拓展国际市场的经验。

“新加坡的昨天正是广东、东莞的今天,坚定了我们转型升级的信心!”给代表团成员、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感触最深的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经验之谈。

这位在亚洲乃至全球都享崇高威望的新加坡前总理毫无保留地介绍了新加坡历次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体会。当初新加坡的转型中,也有人质疑会不会造成产业“空心化”,工厂搬走了工人的就业怎么办?但没有阵痛就没有新生。李光耀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保持优势就要勇于创新,敢于抢占时代先机。”

展望广东与东盟未来

“走出去”

“胜利往往在于再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汪洋在越南胡志明市TCL(越南)公司的留言本上写下了这句话,鼓励广东企业要勇于面对“走出去”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考验。

TCL(越南)公司已设立9年,是广东在东盟地区最早建立的境外加工厂。由于受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目前经营面临各种挑战。

“更充分地利用东盟地区的成本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我们有信心,更有韧性坚持下来,不断做大!”TCL董事长李东生说。

“胜利往往在于再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汪洋说,省委省政府也会大力支持你们!过去各级党委政府更多的考虑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怎么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现在鼓励企业“走出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党委政府就要认真研究企业“走出去”可能遇到的难题,并竭力帮助其解决。这样,广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才能不断加快,广东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

在改革开放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深圳特区,再一次当上了“走出去”的排头兵。

按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访问越南时确立的原则,中国将在越南建立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开发区。去年中国商务部举行招标,深圳市拿到了第一个标,在越南北部地区建设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开发区。

代表团副团长,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介绍,越南—中国(深圳)经济贸易合作区计划占地800公顷,首期开发 200公顷,总投资40亿至50亿美元,计划第一批引入170家企业。合作区计划用6年建成,建成后,整个工业产值将超过250亿元人民币,可以解决当地 3万至5万人的就业。

这些集体进入东盟市场的重大项目,也成为汪洋与各国政要会谈中的热点话题,并希望他们对广东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各国领导人都给予积极回应。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当场回应,将亲自指导和促进越中(深圳)合作区的顺利建设。印尼副总统卡拉则友善风趣地回答:“我愿意时刻准备接听电话,解决广东企业家遇到的问题!”

与集体进军东盟市场的“深圳大鳄”相比,分兵挺进的广东企业也战绩不俗。

深圳华为2007年的海外合同销售额达到了160亿美元,其中在亚太地区的达到23.7亿美元,目前已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设立地区总部,片区共有员工7400多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4.8%,达到200.9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增至57.77%。今年上半年,公司国际市场收入126.67亿元,同比增长58.93%,

广东丝纺集团董事长蔡高声介绍,广东丝纺目前在印尼、越南、马来西亚都设立了境外加工企业,今年在东盟地区的贸易总额可望达到8亿美元。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介绍,截至今年,美的集团已在越南在三个工业园区投资设厂,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5亿美元,产值将达7亿美元,在越南建成美的集团在东盟地区的制造中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前不久有一个论断,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转变,东盟应该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寻找市场的新增长极,尤其是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在内的企业。

从这个意义上,广东代表团东盟四国行虽已结束,但加速广东与东盟合作的按钮正在被重重地按下……

本报记者胡键雅加达河内胡志明市吉隆坡新加坡报道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