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盟新闻 » 正文

访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张晓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4-25  作者:web  浏览次数:46
核心提示:访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张晓钦
  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总体方案已获商务部批准,博览会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加紧推进。今年的博览会将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将如何克服首届博览会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找准定位,把中国—东盟博览会引向持续发展轨道?就这些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常务副局长张晓钦。


  保持基本定位  形成展会特色


  记者问:第二届博览会筹备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定位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张晓钦答: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结束,博览局即着手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广泛听取意见,提出改进措施。第二届博览会的筹备工作重点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一是关于博览会自身如何发展,这是第二届乃至今年几届博览会承办工作的核心;二是博览会的配套服务如何改进,这是当前制约较大的一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博览会的成败。


  对一个新兴展会而言,校准“准星”、保持正确的定位很重要。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我国第一个以促进自贸区建设为主题的国际性展会。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个展会如此紧密地与地区合作和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机制安排结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博览会只有配合好国家的战略构想,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博览会也只有紧扣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主题,将展会的发展要求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商机,才能形成特色,做出成效。


  因此,第二届博览会将继续围绕《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双向互利为原则,以自由贸易区内的经贸合作为重点,面向全球开放这一基本定位,进一步突出中国与东盟商品相互进入、中国企业“走出去”、展会结合等特色,与其他展会形成差别竞争。


体现综合性  推动专业化


  记者问: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展会,而国际会展业发展的趋势是专业化,第二届博览会将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


  张晓钦答:的确,当今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内容越专、观众越专,展会的生命力就越强。中国—东盟博览会包括了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等方面内容,从整体上反映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综合性。我们正在根据会展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在综合性中推动专业化,实现“博中求专”。第二届博览会将进一步把我国与东盟最具合作发展潜力的领域作为专业化的方向,不求全,不求大,而求针对性,求实效。在专题设置和参展商品种类上进一步集中,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好博览会综合性和专业化的关系。


  首先,“博中求专”体现在专题要突出。我们将首届博览会的6个专题合并为4个专题,即国家专题、商品贸易专题、投资合作专题和旅游专题。这样做,专题鲜明,便于招商,有利于将每一个专题做精做强。


  其次,“博中求专”体现在展品有重点。第二届博览会,我们把参展商品由首届的11大类浓缩为5大类,重点引导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较大、相互有市场的商品参展,即机械设备、电子电器、五金建材、轻工工业、农产品和食品,其目的是突出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加大贸易成交。
再次,“博中求专”体现在观众要专业。企业参展是为了结识客户、获取订单、展示形象、寻求合作,而不是为了现场零售。第二届博览会将加大对专业观众的邀请和组织工作,通过政府和商协会等渠道,利用领导互访、宣传广告、现场推介、代理招商等各种方式加大邀请国内外采购商的力度。在展馆布置和观众组织上,今年将安排更多的洽谈区,并且有效地控制非专业观众,为客商营造更好的洽谈环境。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会前项目预约撮合,有效做好贸易配对工作,增强客商参展参会的效果。


坚持政府主导  加强市场运作

  记者问: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11国政府共同主办的博览会,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张晓钦答:博览会的办展模式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和承担的使命所决定的。博览会由11国政府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性质,以及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带动广西对外开放、促进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等方面的重要使命,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仍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坚持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由政府把握博览会的总体方向,邀请中外领导人和部长出席,协调与东盟共同主办方的关系,审定博览会的重大活动,对招商招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推动等。


  加强市场运作,主要体现在博览会能否反映市场需求,能否为企业创造商机,能否提供专业服务,能否进行开发经营,最终检验的标准是博览会是否对企业有吸引力。


  博览会的一些筹备工作必须考虑到外交和经济双重因素,比如在招商招展方面,对老柬缅等欠发达国家,就要继续给予参展参会方面的优惠和援助。要根据东盟国家的特点,找准在东盟各国招商招展的方式和渠道,不照搬别的展会,要多渠道招商招展,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持续发展


  记者问: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来确保共同主办和持续发展?


  张晓钦答:为确保持久地办好博览会,我们重点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


  一是建立11国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长为主任、司局长为副秘书长、处长(或主管)为联络官的三级工作构架;二是探索建立邀请东盟国家领导人和经贸部长出席博览会的机制,争取每届博览会都有2—3位东盟国家领导人轮流出席和经贸部长、副部长经常参会;三是建立有效的招商招展机制,在东盟国家形成以政府主办部门指导推动、承办机构操作实施、商协会广泛参与、商业代理积极补充的招商招展工作局面。


切实改进服务  提高客商满意度


  记者问:首届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如宾馆总量不足,尤其是缺乏高档次星级宾馆,客房资源相对紧张;一些接待工作的细节还不够周到;安全保卫确保了万无一失,但措施十分严格,对客商活动造成不便;展览现场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第二届博览会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张晓钦答:博览会的核心业务与配套服务是博览会健康发展的两个轮子。我们过去为会展配套的服务设施及服务经验、服务人才不足,客商来了住不上理想的客房,有的索性放弃;东盟国家的客商到南宁,有的要转机两到三次,甚至把参展参会视作“畏途”;有的宾馆没有会讲外语的服务生,外币无法及时兑换等,这些配套服务跟不上,形成了目前博览会的“软肋”。这些问题如果不下决心尽快解决好,就会制约博览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客商来南宁参展参会的积极性。客商是博览会的主体,为客商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是博览会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二届博览会将紧紧围绕“重商、服务、透明、有序、实效”的原则,力争在去年客商意见比较集中的六项工作上有新的改善。


  一是加大力度改善住宿条件。综合运用政策和市场的手段推进宾馆的改造和新建,积极探索新的住宿接待方式,力争今年的接待能力比去年有较大改善,到第三届时有根本性改观。


  二是增加与东盟各国的航线航班。通过与境内外航空公司和旅游服务商的合作,力争东盟各国客商到南宁参展参会最多只中转一次。

  三是完善对口接待联络机制。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由博览会秘书处统一接受报名登记,利用网上申报统一汇总宾客接待信息;指定一个厅局对口,对同一来源地的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安排同一个厅局对口接待联络;推荐有实力的旅行社服务,争取由国内最好的旅行社为客商提供更为专业的接待服务,并洽谈开通临时包机和专列等,做好中转联程服务。


  四是进一步将安全与便利结合起来。在继续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第二届博览会宾客活动的便利性要有明显的改善。


  五是加强信息披露与沟通。及时公布重要活动和有关工作安排,通报筹备工作进展,确保博览会各项工作让客商早知道、早准备。在博览会期间,开通大会值班电话和客户热线,加强统筹协调,接受有关咨询,建立应变机制,快速处理展会期间出现的有关问题。


  六是做好展览现场的管理和服务。博览会秘书处已公布现场管理服务10项承诺和其它改进措施。主要有:确保各种收费服务价格公平、公正,不涨价;为各组团单位在展馆提供办公点;做到餐饮品种多样化;禁止小商小贩进馆,打击小偷小摸,维护现场秩序,保持良好交易环境;设置免费饮水点;在主要活动场所增设出租车上落点;合理规划穿梭巴士的线路,尽可能覆盖所有客商下榻酒店;扩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停车场等。

  记者问:博览会有难题,但更有希望,作为展会的组织者之一,你如何描述博览会的前景?


  张晓钦答:举办展会,通常前三届是最难的。但我们坚信,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东盟博览会最终一定能发展成为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以中国和东盟之间最具合作潜力的领域为重点,博中有专、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在区域中最具影响和最富活力的展会。


  首先,中国—东盟博览会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强劲依托。博览会有政府作推动、有机制作保障、有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作利益支撑点,快速增长的双边经贸合作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首届博览会举办时,企业其实还没有真正享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实际好处,因为当时只有中泰果蔬实行了零关税。《早期收获》计划是今年起才开始实施的,从今年7月1日起又有7000 种商品开始削减关税。参加第二届博览会的企业将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利益。随着降税进程的加快和其它便利化措施的出台,中外客商一定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参展参会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其次,一个展会需要一定的培育期和成长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吴仪副总理提出,中国—东盟博览会“要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一年上一个台阶。”这既是对博览会举办初期面临各种困难的理解和宽容,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要求。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由11国政府支持已经搭建起来了,只要参与各方齐心协力,添砖加瓦,就一定能够形成平台效应,回馈各方。作为展会的承办方,只要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摸准需求,找准路子,及时改进不足,就一定会赢得支持,获得发展。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