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求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东盟市场动态 » 正文

贸易零关税在即 泉州企业加力开拓东盟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03  来源:本站  作者:web  浏览次数:54
核心提示:贸易零关税在即 泉州企业加力开拓东盟市场
12月中旬,晋江组织了亲亲、盼盼、蜡笔小新、雅客、福马等30多家食品企业参加第六届马来西亚中国进出口商品展览会暨投资洽谈会,中国即将与东盟实现贸易自由化,让晋江企业嗅到了新的商机。 (同期声:晋江市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鄢肖玲:特别是像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跟我们福建,特别是晋江这边有一个非常渊源的关系,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的华侨都在那边,所以说,这边作为一个生产基地,那边作为一个销售基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天然的很好的一个市场。)事实上,部分泉州企业之前就已经在东盟拥有了一定市场份额,而新的零关税协定也让这部分企业下决心加大对东盟市场的投放量。(同期声:晋江凤竹纺织营销中心经理黄跃:“我们现在出口到东盟的产品也不少了,今年也有五六百万美元,那零关税的话,客户的成本会下降,会带来我们业务量的增长,开挖一些新的在东盟的客户,增加业务量。) (同期声:晋江市商务局副局长庄跃进:“通过转移到东盟,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面也避免了国际贸易壁垒,这样有利于企业发展,可以把我们的产品通过东盟这些国家延伸到世界各地。”)泉州超过700万的海外华侨中,90%左右分布在东盟国家,这将为他们开拓东盟提供地缘和人缘上的优势。1037012010-01-03 13:47:20.3602010-01-03 13:47:20.360梳理东明战略:前自贸区时代东盟的“广东存在”广东南方日报起步于港澳因素的广东对外开放正在注入崭新的“东盟因素”进行新的全球布局。南方日报
  一个新时代即将开启。

  下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

  根据有关协议,我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将有93%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对东盟平均关税将降到0.1%;同时,东盟国家将对中国90%以上的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

  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一个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面积、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区的诞生。

  如此庞大的“航母舰队”,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欧美等传统市场“远亲黯淡”的同时,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迅猛成长,让“近邻抱团””成为合作双方共识。

  日前,南方日报与省外经贸厅联合组成采访调研组奔赴东盟,与东盟秘书处、当地商务部门、工商界代表以及投资当地地的广东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日起,本报将连续四天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带领读者走近即将全面启动的东盟战略。

  车开出越南河内机场,路旁巨大的美的广告牌格外显眼。导游说,美的、格力和TCL等“中国制造”在越南很“火”。

  河内市最繁华的商业街,记者用英文问路,当地人懵懂摇头。突然,这位越南人用普通话问道:“你会说中文吗?”

  越南工贸部官员向记者“抱怨”说:“真正好的中国产品很多没有进入越南。很多广东企业低估了越南市场的消费潜力力。”

  越南只是东盟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赴东盟,探访你很可能不知道的东盟故事,呈现东盟的“广东存在”、“中国存在”,梳理大珠三角的东盟战战略。

  在自贸区开闸之前,这种梳理无疑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抓住东盟大机会。

  透视广东在东盟的“国际双转移”

  在越南,TCL行内排第三它前面只有三星和LG

  TCL国际化的第一步,从越南开始。

  TCL越南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是TCL集团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家子公司,也是最早投资越南的中国企业之一。

  2007—2008年,TCL在越南电视市场的占有率仅次于三星、LG。而今年前11个月,TCL的越南业务已经增长超过50%。

  目前TCL分布在越南一级、二级、三级市场的大型零售商、区域大批发商、省级经销商有280家,而其二级经销商则超过3000家。

  该公司总经理王成说全世界有名的家电企业,都不惜代价地在这里设厂布点。

  对于“TCL们”来说,越南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方面,每个工人的月工资在100美元左右。此外,越南与包括泰国、印度等周边国家部分产品已实现零关税。

  王成表示,正是考虑到越南的辐射能力,他们要将TCL在越南打造成为TCL海外市场强势品牌,同时将越南工厂打造成为TCL面向东盟的出口基地。

  和联想收购IBM笔记本业务相比,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另一版本故事。

  比起粤商的出击,广东的另一个动作同样值得关注。

  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位于越南北部工业重镇海防市,占地800公顷,于2008年底在越南海防取得投资许可证并奠基,目前一期工程和招商都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海防港的位置之关键。

  它不仅是越南货物进出口最主要的流通港口,同时被视为与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连接中转港。其年吞吐量2000年还不到750万吨,2008年就跃升到2171万吨,年均增长27.5%。

  海防城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国内传统优势产业的海外集聚中心与制造基地,重点吸引电子、服装、机械制造及配套元器件等产业。

  该园区开发商、深圳市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泽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越南政局稳定,招商引资政策与广东接近,加上其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到越南投资成为越来越多广东制造企业的选择。

  早在去年8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队东盟四国行,就有观察家认为,此举体现了“双转移的国际视野”,一语中的。

  而南方日报记者在越南采访发现,越南方面“承接转移”的热情高涨。

  越南经济合作委员会工贸部亚太司副司长陶玉章在河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越南非常希望吸引广东企业到越南投资设厂,借此形成在机械设备、电子、纺织服装等方面的产业链配套,更好地满足广东企业的生产需要。

  TCL越南公司的供应链模式就是一个“国际双转移”范本。他们的电子套料及显像管从中国及周边东盟国家进口,其他辅助原材料从越南当地采购,本地组装生产成TCL整机后在越南当地销售。

  越南经济合作委员会副主任阮山认为,越南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有三个有利因素:一是地理条件,两地交通方便,物流运输优势明显;二是越南的劳动力丰富,可以满足广东企业的要求,且成本较低;三是越南本地原材料丰富,同时他们也在致力于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

  在阮山看来,越南有一个“广东梦”。

  “广东一开始也是从出口低级产品的原材料开始,现在都是出口电子产品或者高级制成品。现在的越南不就像以前的广东吗?”

  这样的“广东故事”不仅仅出现在越南。

  截至2008年底,广东累计在东盟设立企业153家,协议投资9亿美元。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营业额从1998年的3582万美元迅速增长至2008年的8.6亿美元,年均增长57%。

  目前,广东企业投资区域覆盖东盟10国,涉及家电、电子、轻工、纺织、电信、物流、采矿、农业等多个行业。

  可以想象,这些布局必将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而进一步激活。

  王成就告诉记者,受益于自贸区的建成,TCL正在进行着下一步的增资扩产计划。

  广东与东盟为何能和气生财、互通有无?

  东盟国家有些官员的普通话水平让记者吃惊

  在印尼土生土长的陈伯年说着地道的普通话和粤语。

  陈伯年是印尼中华总商会理事会常务主席,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广东社团联合总会副总主席。

  谈到广东企业在东盟的发展问题,陈伯年说:“印尼好哇!来印尼吧,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我们在!我们很愿意充当中介和桥梁!”

  这种热情在东盟并不少见。正是这种遍布东盟各国的华人人脉,让入境的中国商人的商海征战,不同于当年的“下南洋”。

  和而不同。和气生财,互通有无。在前不久举行的广东—东盟经贸合作专题论坛上,副省长万庆良将广东与东盟的合作优势概括为资源互补优势、经济技术优势和人缘地缘优势。

  广东是经济大省,但也是资源能源紧缺省份,东盟各国拥有的丰富资源储备,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来源。广东和东盟在林业、渔业、矿业等共同开发和资源贸易方面,更是具有广阔合作前景。

  印尼灵芝集团总裁陈怡静就大力推介广东与印尼开展农业合作。“这里种什么长什么,有些经济作物,在广西只能种植4个月,在印尼只要有地,一年四季都可以。”陈怡静说。

  而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在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等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和较强的资金实力。

  更重要的是,东盟华侨华人数量较多,经济实力雄厚,其中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为数众多。

  据统计,印尼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49%,泰国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79%,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分别有12%、57%和45%。

  在越南河内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当记者试图用英文问路时,当地人懵懂地摇了摇头。突然,这位越南人用普通话问道:“你会说中文吗?”

  这种“惊喜”,随时穿插在我们的采访过程当中。从印尼侨领的热情介绍,中文在新加坡的通行无阻,甚至连越南官员的普通话之地道,都令记者多少感到意外。

  在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看来,这些天然的优势,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经贸数字。

  自2005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启动降税进程以来,广东与东盟进出口年均增长19.4%。2008年,东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继香港、美国和欧盟之后我省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1-11月,广东对东盟出口实现了6.2%的正增长,而东盟也已跃居为我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越南海防城合作项目体现了广东“双转移”的国际视野,而中新知识城寄托着广东“知识经济之梦”。

  这可以说是广东与东盟合作的两种向度。

  记者手记

  别低估了东盟

  市场的消费潜力

  越南的东西是不是都很便宜啊?

  这是从越南采访归来,记者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每次我们都要回答说:很遗憾,越南的物价一点都不低。在胡志明市,一套70平方米的普通公寓,月租金要800美元;越南人买的高档摩托车售价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当地人还告诉我们,越南人买电视就买最新款,选冰箱就选最大号……

  TCL越南公司总经理王成说,越南市场的潜力,其实才刚刚展现。“要不怎么解释,全球稍微知名的家电品牌都来越南不惜代价地圈地?这里的综合生产成本其实不低,看中的正是当地市场的发展潜力,以及借越南作为进入东盟市场的跳板。”

  从2007年开始,TCL越南公司改变以往TCL只能卖低价机的困局。王成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们,2009年1/3的中高端型号售价高于三星,却仍然畅销。

  在东盟期间,“MADEINCHINA”随处可见。一位印尼当地人说:“一开始还担心如此便宜的‘山寨机’质量会不会有问题,但实践证明中国货是价廉物美。”

  越南工贸部亚太司副司长陶玉章在采访中甚至向记者提出“抱怨”:“我们知道中国制造很不错,你们的产品不仅向越南出口,也向全世界出口,品牌也比较多。但是真正好的中国产品很多没有进入越南。现在有些产品是通过边境贸易进来的,掺杂着伪劣货,越南的老百姓以为这就是中国产品,反而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声誉。很多广东企业低估了越南市场的消费潜力。”

  见习记者黄颖川

  东盟也有广东的“老师”

  “被叫板”的新加坡很乐意与广东分享经验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One-North),因处于赤道北纬1度(新加坡的位置)而得名。这里科研机构和居住区分布错落有致,配套生活设施包括了游泳池和健身俱乐部。

  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中新知识城的雏形。

  作为纬壹科技城的总发展商,新加坡裕廊国际副总裁许亚伟说,广州中新知识城与新加坡纬壹知识城在功能和基本目标上有相近的地方,但具体做法要因地制宜。

  “最起码从面积来说,中新知识城达到了123平方公里,而纬壹知识城只有2平方公里。”

  但就是这只有2平方公里的纬壹科技城,从2000年创立之初便致力于发展生命科学和电讯传媒,如今已成为新加坡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而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新加坡国家领导人共同倡导的中新知识城项目,位于广州科学城北区,其定位不仅是广州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引擎,在发展目标上更将瞄准硅谷、新竹等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可以说,与海防城项目相比,中新知识城是广东与东盟合作的另一种向度、另一种形态。

  为什么要“师从”新加坡?

  当地导游告诉我们,新加坡是一个“零资源”国家,连自来水都要向邻国进口。但在这有限的空间内,新加坡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转变。

  如今,通过与广东的合作,新加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借助广东的资源空间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中新知识城顾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臧月茹介绍,知识城在产业选择上更强调创新能力强、附加价值高的知识型经济特色,将按照知识密集度高、市场潜力大、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强、附加价值高、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等六大标准,重点发展研发服务、创意产业、教育培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八大支柱产业。

  与新加坡高端人士谈论广东,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汪洋主政广东以来,喊出了“叫板新加坡”。这在新加坡当然有“回响”。事实上,最近一两年,新加坡官员学者密集访粤,在当地,从官员到市民,从企业家到学者,广东话题也已蔚然成风。

  著名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说:“中国如果从硬件来说,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叫板。但真正要叫板的,是software(软件),是经验、管理,以及如何提升城市的附加值。”

  “新加坡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也很乐意与广东分享我们以前的经验。”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策划部副署长何致轩说。

  何致轩举例说,在教育方面,新加坡在过去经济重组的经验中发现,当从低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到高附加值的产业时,所需要的劳动力队伍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加强甚至提前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准备。这意味着在规划工业园区的时候,必须开始考虑劳动力队伍的培训问题。

  何致轩还表示,在高端工业园区的合作方面,新加坡企业也可以跟广东交流园区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

  而作为中新知识城合作伙伴,新加坡朋友显得非常有信心。

  许亚伟说,知识城的建设将不仅是加快城市发展速度,还可带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知识型经济逐渐替代劳动密集型经济,“也许这就是珠三角发展知识型经济的开端”。

  点题

  大珠三角的东盟战略

  经过改革开放31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早已是当仁不让的世界制造中心。然而,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成本的逐步上涨,传统的粤港制造业“前店后厂”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发展的需求,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成为广东下一步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但是当我们把视野从大珠三角扩大至全球范围时,一种由粤港澳—东盟所组成的产业新布局正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框架内逐渐清晰:香港发挥国际金融物流中心的优势,珠三角则将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而将部分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的产业环节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与此同时,部分已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的本土企业,已经将东盟作为“练兵场”,借此迈出成为跨国企业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广东正在加紧谋划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珠三角地区与粤港澳经济合作对接,推动粤西地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对接,推动粤东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推动粤北地区与中部崛起对接,推动全省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接。一个“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起步于港澳因素的广东对外开放,正在注入崭新的“东盟因素”,进行新的全球布局。

  有意思的是,在采访中,不仅越南表现出承接广东加工贸易转移的浓厚兴趣,而新加坡更不掩饰对广东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双方合作空间的期待。东盟十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特色,为广东“博采各家之长”提供了绝佳平台。

  实习生肖文舸对此文亦有贡献

  南方日报东盟特派小组记者吴哲见习记者黄颖川

  总策划:杨兴锋梁耀文王春芙策划执行:朱泽南孙爱群郭亦乐

  采访统筹:容佩婵陈韩晖谢思佳编辑统筹:杨智昌翻译:何定红
 
关键词: 福建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