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去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走过了一年的历程。它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多边自由贸易区,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其规模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东盟的六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逐步降低关税并于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回顾过去的一年,在“零关税”统领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最直接的领域还是双方的经济贸易往来。自贸区的建立使双方贸易额都有了大幅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0年1-11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263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0.6%,其速度大大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增长速度。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244.5亿美元增长 33.6%,自东盟进口1385.6亿美元增长47.5%。由此,东盟已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如果再对比同时期的被很多专家称为争端多发年的中美贸易,就更能感到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及其重要。
伴随着贸易的增加,双方的人员与文化交流也呈持续发展态势。由于地缘与人种的天然接近,双方的文化交流更加容易与便利,包括文学、电视剧在内的诸多中国文化很容易在东南亚找到知音,而东南亚仍然还是众多中国民众海外旅游的首选。据报道,在过去的一年中,双方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均有了明显加强与深化,特别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的成立,更是为推动双方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东盟自贸区还大大稳固了双方的政治与安全关系。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和“重返东南亚”,从南海、东海到黄海,中国的海域边疆出现了系列突发事件与安全危机。然而,如果对比南海与东海局势的发展,不难看出东南亚国家在对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平衡方面,其把握要谨慎得多。笔者曾撰文称“东南亚国家不会沦为美国的附庸”。究其背后的原因所在,由中国-东盟自贸区所夯实的双方经济关系至关重要。
但中国东盟自贸区依然存在问题和挑战。诸如尽管数据上显示双方贸易额有大幅增长,但双方不少企业均对对方的市场有所抱怨;而中国与东南亚在国家发展阶段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相似也导致寻找比较优势不易等等。
尽管如此,直接飙升的贸易额足以说明其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待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未来,首先不能抱有短期和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实际上,双方的经济贸易规模已经达到了很高阶段,下一步应是更加精致的细化与纵深发展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永恒的结构性获益,只有持续不停地变化、调整与把握,才会有持久的获益。
所以,对双方政府而言,自贸区的搭建已经完成,但下一步则需要更大的政治意愿、决心和耐心对这一安排进行精心呵护、修正与维持;对双方的企业而言,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长远眼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仔细深入地了解和探索双方的市场需求,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将中国-东盟经济关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而塑造整个东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张振江·(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