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1991年7月19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马来西亚政府邀请赴吉隆坡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拉开了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序幕。迄今,短短二十年,中国东盟合作历经磋商伙伴、全面对话伙伴,最终发展至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尽管当前的中国东盟关系还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的增加、相互依赖的增强、安全合作的深化,未来的中国东盟合作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共赢。
硕果累累的中国东盟合作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关系为根基。历史上,早在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有了友好的交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掀起了三次建交高潮,即50年代与越南、印尼、缅甸、柬埔寨建交;70年代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建交,并于1975年正式承认东盟;90年与新加坡、文莱建交。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后,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深化,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政治领域:首先,中国与东盟双边伙伴关系网建立。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及对周边进一步推行睦邻友善的政策措施,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互信不断增加,东南亚国家逐步认识到,“中国威胁论”已经过时,崛起的中已成为促进发展的因素,而非“威胁”,是保持地区稳定和实现经济繁荣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孤立中国和对抗中国都是不现实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自2003年起出现质的飞跃。中国先后与东盟、印尼、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马来西亚、菲律宾建立战略性协作关系,构筑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睦邻友好网络。
其次,中国与东盟全面对话框架建立。以 1997年,江泽民主席赴越南河内出席第一次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为标志,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合作逐步形成了四个层级的制度安排。一是首脑会晤,如每年一度的“东盟+1”和“东盟+3”及东亚峰会(EAS)。二是部长会晤,如由外交部长出席的每年一度的东盟地区论坛(ARF)和后续部长会议(PMM)。除外交部长会晤外,中国东盟每年还举行其他各类型的部长会议,包括经济部长会议、交通部长会议、环境部长会议等。 三是五个对话机制,即1994年建立的中国—东盟经贸委员会和中国—东盟科技联合委员会;1995年建立的中国—东盟高官会议;1996年建立的东盟北京委员会以及1997年建立的中国—东盟合作联合委员会。四是双边层面的对话机制,如中国与印尼的副总理级对话机制等。
第三,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共识的构建。中国与东盟建立全方位对话框架,其意义和影响并不仅限于中国与东盟双方,而是对整个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合作都有深远的影响。对此,中国与东盟有较为充分的战略共识。中国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扮演中心角色;东盟在感谢中国支持的同时,也坚定不移地捍卫其“中心地位”。在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以“东盟+1”为基础,“东盟+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路径。
经济领域:首先,贸易、投资机制确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合作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90年代以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合作伙伴,越来越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普遍欢迎。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出席第四届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议得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支持。此后几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加速。2002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2004、2005、2007年,又先后签署《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及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的“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2004年,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拉开序幕,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注入动力。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当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达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 37.5%。今年前五个月,双边贸易超过1400亿美元,预计全年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在二十年前,也就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1991年,双边贸易不足80亿美元。2010年,中国还专门设立了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用于地区合作。
其次,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立。除中国—东盟自贸区这样的地区性制度安排外,自1992年起,中国与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积极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GMS每年举行部长级会议及专题论坛,2002年起举办领导人会议。2008年3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举行。六国领导人签署《领导人宣言》及电力合作和可持续发展谅解备忘录,提出了2008-2012年GMS发展行动计划,确立推动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除GMS外,两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圈)内的经济合作也是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8年,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到2269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 98.2%。
再次,中国东盟建立良好的金融合作关系。双方金融合作关系的建立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中国向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泰国提供了10亿美元的援助,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东南亚国家提供了40亿-60亿美元 ,还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以稳定地区经济态势。此后,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两次在APEC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加强地区和世界的金融合作”。199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二届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了在“东盟+3”框架下开展各国副财长和央行副行长的对话。次年,“东盟+3”副财长与副行长会晤举行。2000年,东盟与中日韩通过了与货币互换为核心的《清迈倡议》,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货币互换的历史。时任财长项怀诚称:“《清迈倡议》标志着东南亚国家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当前,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进行了货币互换,并与东盟合作积极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培育亚洲债券市场。
安全领域:首先,中国与东盟在多层次的合作平台上展开了安全对话。如,双方已经在东盟地区论坛(ARF)、东亚峰会(EAS)、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8)、香格里拉对话会(SLD)等机制中建立了良好的对话关系。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出席了去年在越南举行的首次“东盟+8”防长会和今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今年3月,中国还首次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的救灾演习。通过多层次的对话与沟通,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增进了互信,为推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化奠定了基础,这在20年前是很难看到的。
其次,中国与东盟签署多个宣言、条约,建立了互动的安全合作关系。先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迄今,条约已签署九年,南海局势虽有所紧张,但始终未爆发大规模的冲突,DOC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联合宣言》,全面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保障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4年,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继续得到有效落实,双方签署《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以上四个条约,中国与东盟加强了在海上安全、跨国犯罪、防治“非典”和禽流感、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合作。双方合作的最好案例就是今年6月,中国警方与东南亚多国联手打掉了藏匿在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的电信诈骗团伙。
第三,中国与东盟双边军事合作深化。二十年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互信尚未建立,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较为盛行,中国与东盟的防务合作无从谈起。如今,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全面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军事领域的合作走向深化。以印尼为例,自1990年复交以来,两国军事高层互访频繁。2007年《中华人民和国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防务领域合作的协议》后,中国与印尼开始联合生产C-802导弹,并于今年6月举行了“利刃-2011”特种部队反恐训练。
迎接挑战,走向共赢的中国东盟合作
过去二十年,中国东盟合作全面深化,但双边关系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南沙群岛的领土争端问题。该争端主要涉及中国与马来西亚、文莱、越南与菲律宾,其中中国与越南的争端最为严重。近期,越南、菲律宾对南沙争端动作频频。越南不但在南海上举行了实弹演习,还连续三周举行反华示威,并拉拢美国大搞联合军演。南沙争端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隐患。
其次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民众缺乏必要的互知与互信。目前,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各国的官方关系友好,各领域合作成效也不错。但各国民众之间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如一些中国学生竟然不知道东盟究竟由哪几个国家组成;东南亚国家的一些青年人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浑然不知,有人居然把“一个中国政策”等同于“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中国东盟的未来势将落到年轻人的头上,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民间交流,使更多的普通民众和青年学生相互了解,是未来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重要任务。
第三,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问题。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全面深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在许多方面很雷同,双方的合作与竞争是并存的。 东盟国家在搭乘中国经济便车的同时,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也面临一定的冲击。如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前后,印尼等国就呼吁中国给予东南亚国家更多关切,并在国内采取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措施,确保当地产业的发展。
第四,缺少全面的争端解决机制。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深化与拓展,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如当前比较紧张的南沙局势。目前看,中国与东盟虽建立了多渠道的沟通和对话渠道,但缺少一个真正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2004年中国与东盟曾构建过一个争端解决机制,但是该机制主要集中于解决经贸争端。推动全面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是中国东盟解决潜在问题和冲突的必要措施。
尽管如此,纵观中国东盟二十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中国与东盟已经打下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双边合作的根基,即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关系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还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加强。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和东盟在东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双方的相互依赖将进一步加强。在现有合作机制的推动下,未来友好合作仍然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主流,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将再上新台阶:战略性合作将更加密切,进一步推动东亚合作向深入发展。经贸合作将再攀新高,2020年有望实现双边贸易5000亿美元目标。届时,中国与东盟将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文化和民间交往将更加密切。未来十年,中国东盟青年人交往的重点项目是“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即中国将在2020年前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推动实现2020年东盟来华和中国赴东盟留学生达到10万人。随着该计划的实施,更多的青年学生从中受益,中国与东盟的友谊将更加深入人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骆永昆)